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通常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机能和各项器官功能的下降,而患者营养代谢状态与正常人群有所不同,极易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营养不良发生会增加与此相关的呼吸肌疲劳、免疫功能下降、院内感染等的风险,从而延长疗程,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建议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手段来纠正患者全身各组织代谢紊乱情况,提高机体对肺功能不全及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或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的耐受性,避免疾病反复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肺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肯定的价值。目的评价两种营养方式对AECOPD无创通气患者肺功能、氧代谢、营养状态和预后等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同时探讨胃管留置时机,为规范及优化肠内营养支持措施提供借鉴。方法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1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自主进食组患者采取常规营养支持(自主进食的方式),经鼻胃管营养组给予患者留置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以分析两种营养措施治疗效果差异。试验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分析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AECOPD无创通气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预后等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方式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另外,根据置入胃管的时机将经鼻胃管营养组分为2个亚组,A组患者(39例)在给予无创通气开始的同时即给予置入胃管营养支持,B组患者(31例)在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再给予置入胃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血气分析、肺功能、免疫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入院时患者动脉血气p H值、Pa CO2、Pa O2;入院前FEV1占预计值%、FVC、MMEF,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且经鼻胃管营养组显著优于自主进食组(P<0.05)。2、入院时,两组BMI、白蛋白、肌酐、尿素氮、H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营养状态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且经鼻胃管营养组白蛋白、肌酐、尿素氮、H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优于自主进食组(P<0.05)。3、经鼻胃管营养组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为10.89±2.20d,住院时间为13.93±2.22d,自主进食组分别为16.74±4.51d、24.63±6.63d,经鼻胃管营养组显著短于自主进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03、22.784,P<0.001)。经鼻胃管营养组好转出院例数为63例,好转率为90.00%;自主进食组为51例,好转率为7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P=0.009)。4、入院时,两亚组血气p H值、Pa CO2、Pa O2,以及入院前FEV1占预计值%、FVC、MMEF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亚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且A组CO2分压、O2分压、FEV1占预计值%显著优于B组(P<0.05)。5、入院时,两亚组BMI、白蛋白、肌酐、尿素氮、HB、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亚组营养状态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且A组白蛋白、肌酐、尿素氮、HB均显著优于B组(P<0.05)。6、A组无创使用时间为9.87±1.56d,住院时间为12.90±1.60d,B组分别为12.16±2.24d、15.23±2.23d,A组显著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6、3.984,P=0.003、0.002)。A组好转出院例数为38例,好转率为97.44%,B组为25例,好转率为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0,P=0.020)。结论1、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AECOPD无创通气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营养支持相比自主进食支持,营养状态、肺功能水平显著改善,有利于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无创呼机辅助通气同时留置胃管能够明显改善AECOPD无创通气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肺功能,有利于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建议医护人员需加强认识,准确评估AE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优选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并且在无创通气开始的同时即给予置入胃管营养支持预后效果优于无创通气使用过程中再置入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