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关于指示代词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指示代词的对比性研究上。但大多研究成果都是集中在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这/那”上,对“本/该”’研究较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老舍和王朔的语料发现,“本+NP”结构可分为“本+职位身份类名词”、“本+机关单位类名词”、“本+时间名词”、“本+地理概念类名词”、“本+量词+名词”、“本身”、“本人”及“本+其他名词”等共八种类型;“该+NP”结构可分为“该+职位身份类名词”、“该+机关单位类名词”、“该+时间名词”、“该+地理概念类名词”、“该+量词+名词”、“该+人名”、“该+科学术语类名词”、“该+其他名词”共八种类型。“本+NP”的语义可分为“我”、“我的”、“我所供职的单位或生活的地方”、“这”、“现在所处的时间”以及“指代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或自身所处地以外的其他地点”等六种;“该+NP”的语义可分为“过去的”、“即将到来的”、“这”、“那”等四种。二者在结构和语义上均互有异同。“本人、本身”作为固化搭配,应单独划归一类;“本/该”不适用二分法,不仅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近指和远指的对立,也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自指和他指的对立;“该”指代用法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展,不再拘泥于旧时公文;“本/该+NP”结构可以突破指称个体,表达群属概念;“本/该+时间跨度长于一天的时间名词”所表示的时间范围不同。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应当分阶段、有序地编排“本/该”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本/该”的指示用法,而且要能够分析二者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异同,正确运用“本/该”的指示用法。应将“本人、本身”的用法单独列项进行教学;高年级阶段应列举“该”的指示代词用法。教材编写最好能够注意吸收新近本体研究的成果,将之运用于教学;同时能够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本体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