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整理和分析,对西汉以来的历史时期黑河流域绿洲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以航空照片(1956年)、Landsat MSS影像(1975年)、TM和ETM+影像(1990、2000、2005、2010年)为基础数据源,重点研究了建国初期至今近55a黑河流域现代绿洲演变的时空特征,对该时期绿洲演变过程的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历史时期黑河流域人工绿洲演变具有波动性,汉、唐、明清时期人工绿洲扩大,其他时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人工绿洲有萎缩趋势。据分析,该时期人工绿洲的演变受屯垦、社会稳定程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大。
(2)近55a来,绿洲面积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加,最后急速增加的过程。表现为:1956-1975年绿洲面积减小,1975-2000年绿洲面积增速平稳,2000-2010年绿洲面积增速较快,并在2010年达到8137.89 km2。
(3)绿洲在中游地区以耕地为主,在下游地区以林地和水域为主,在建国初期至今的近55a中,中游地区耕地的扩张是导致绿洲扩张的主要因素,下游地区林地、水域的萎缩是导致绿洲萎缩的主要因素。
(4)导致近55a来绿洲演变的驱动力可分为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力两类。自然驱动力对绿洲演变的影响具有波动性,其中1956-1975年及1990-2000年两个时期内,自然驱动力对绿洲演变的综合作用为导致绿洲萎缩,1975-1990年及2000-2010年两个时期内,自然驱动力对绿洲演变的综合作用为导致绿洲扩张。
(5)人文因素对绿洲演变以1990年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前中游地区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导致了下游生态环境恶化,对绿洲演变的综合影响为促使绿洲萎缩。1990年后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趋强,人文因素对绿洲演变的综合影响为促使绿洲扩张。
(6)人文因素中的人口变化对绿洲内各类型土地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经济变化、农村社会条件变化以及科技发展与农业投入变化对绿洲内各类型土地的作用在各时期内大小不同,侧重点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