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是骨科较为常见的具有高侵袭性和易复发特征的原发性骨肿瘤,也被称做“破骨细胞瘤”。自从十九世纪初首次报道以来,大量学者对GCT做了相当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GCT的生物学特点、细胞特征、临床表现有了更深的了解。但迄今为止,GCT的组织起源、病理分级与复发的关系、治疗手段与预后的相关性等情况尚未明确。目前,采用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GCT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保留患者最大限度肢体功能的同时将GCT肿瘤组织清除干净,这是个对立统一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GCT易复发的特性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复发后其恶性程度往往有所加强,治疗难度加大,急需寻找到一种可以进一步降低骨巨细胞瘤手术后复发率的方法。目的:探讨唑来膦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对GCT手术后的肢体功能、局部复发率及骨愈合的影响,初步评价唑来膦酸用于辅助治疗GCT的临床应用价值,为GCT的综合治疗提供佐证。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5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29例GCT患者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B组(对照组):26例GCT患者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15-70岁,平均39.6岁。肿瘤所在部位:股骨远端15例;胫骨近端21例;肱骨近端8例;桡骨远端3;胫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4例;尺骨远端1例;腓骨远端1例。Campanacci分级Ⅰ级9例,Ⅱ级25例,Ⅲ级21例。55例中32例患者行囊内刮除术;23例患者行瘤段切除术。A组29例患者均于手术后三个月给予唑来膦酸(4mg,1次/月)注射治疗,并每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B组26例患者单纯给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所有患者术后1、2、3、6、12个月到我院复查患部及胸部X片,对可能复发及转移的患者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了解患者术后骨愈合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前3天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患肢Enneking功能评分。术后6月对A、B两组中采用囊内刮除+异体骨移植的20例患者进行植骨区的骨密度测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5个月(24-60个月)。A组29例共有3例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平均复发率10.34%,平均复发时间为21个月;B组26例共有6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平均复发率23.07%,平均复发时间19个月;A组和B组术后总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X2=4.584,p<0.05)。囊内刮除+骨水泥充填术式的局部总体复发率为16.6%。其中,A组为14.3%,B组为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3,P>0.05)。囊内刮除+异体骨移植术式的局部总体复发率为25%。其中A组为10%,B组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3,P<0.05)。囊外瘤段切除+假体重建局部总复发率为8.7%,A组为8.3%,B组为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3,P>0.05)。术后6月Enneking功能评分结果:A组平均得分27.8(26-29),满意率为93%;B组平均得分26.2(23~28),满意率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p<0.05)。术后6月后,采用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的A、B两组采用囊内刮除+异体骨移植的患者植骨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813±0.031g/cm2(A组)和0.706±0.024g/cm2(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唑来膦酸盐可以提高GCT病灶刮除+异体骨移植后植骨区骨密度。②唑来膦酸盐作为GCT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可以降低采用囊内刮除+异体骨移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并可能对各种术式的术后局部复发率造成积极影响。③唑来膦酸盐作为GCT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用药后GCT的局部复发率,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骨密度都可作为唑来膦酸盐疗效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