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作为我国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然而国内少有研究对此进行调查了解。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方式的变化,包括生活内容、生活领域、生活节奏的改变都会引起个人乃至社会的健康问题。另外,生活事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刺激量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本研究选取874名农民作为被试,采用Kesslerl0量表(K10)、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自编生活方式问卷,拟探讨农民生活方式、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生活方式问卷、修订过的生活事件量表和K10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测量工具。(2)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较好,K10量表平均得分为18.51±5.76,处于一般水平。被试在四个心理健康水平上比例分布不均,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人群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蒙族、15-24岁年龄段、未婚、大专及以上、年收入在6000-7999元之间的人群心理健康良好水平者居多。(3)农民生活方式的特点:总体来看,农民生活方式情况不是很合理。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如劳动时间过长、消费结构不合理、闲暇活动单调、吸烟、饮酒、熬夜、缺少运动等是其生活方式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生活方式三种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把农民分成不同的的类型。不同类型人群之间的生活方式不尽一致。(4)农民生活事件的群体差异:从生活事件的整体情况来看,调查对象而对的生活事件数量是适度的。在性别、民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水平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汉族、35-44岁年龄段、丧偶、文盲、年收入在1999元以下的人群经历的生活刺激量相对较大。(5)农民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生活事件与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农民生活方式、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生活方式越科学、越文明,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生活事件刺激量越小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生活方式越科学、越文明,农民的生活事件刺激量越小。依据生活方式划分的不同类型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面对的生活事件各不相同,“盈余型”和“轻松型”农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群来说,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入不敷出型”和“辛苦型”农民经历的生活刺激量都高于其他类型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