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传统工业在转型过程中持续淘汰过剩产能,降低了对金属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的消耗量,使铁路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市场需求不断减少。伴随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崛起,货源结构中以精密仪器、3C产品和生活消费品为代表的零散快运货物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货源结构改变的同时,市场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柔性制造”、“面向订单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将会不断普及。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量小频高”、“快速准确”的需求特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抢抓市场机遇,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进一步加大货运组织改革力度,全面推出铁路快运业务,开行了针对零散快运货物的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这种具有客车运输特点的“五定班列”丰富了铁路货运产品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班列也存在“作业站选择过密”这一突出问题,影响时效的同时,加大了铁路快运基础设施设备改造的规模和难度,严重制约了班列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作业站选择优化问题,对于提高干线运输时效、提升铁路快运市场竞争力、构建更加环保、高效的综合物流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铁路总公司相关课题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运营实际,对其作业站选择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成果:(1)在总结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针对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开行情况,分析了目前班列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结合我国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营业站点的种类与分工,定义了作业站选择优化的内涵,分析了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分析了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目标市场及其货源品类,设计了目标年班列目标市场需求量预测模型;结合铁路局管内循环快运班列开行特点,探讨了适合的货物运输时间最短路径分析方法,构建了作业站选择优化模型。(3)以北京局开行的京津冀货物快运班列为例,结合大量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预测了2020年班列开行中心站、作业站间快运OD量,分析了班列开行站点间最小运输时间,完成了该班列作业站选择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