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剧作为一个新起的文化产业,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且接受。随着外来优秀作品的传入与国内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投身到这一项文化艺术中去。本文围绕着音乐剧声乐,总结了本人在研究生三年里的所学所得:探究音乐剧演员声音的可塑性,分析作品的演唱风格,提出有效的训练方式。在一系列理论支持的前提下,以自己学位音乐会中的曲目为例,联系实际论证。声音的塑造能力即能够控制自己的发声机能,传出自己想要的声音的能力。要求演员对气息有很强的控制力,能掌握和分辨不同音色的发声位置,有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论文中用了举例与对比的手法,清楚地解释了"什么是声音的可塑性",分析了各种音乐风格的差异与演唱方式,并且在介绍音乐会作品与声乐训练时,附上谱例进行解释说明。此论文是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其现实意义是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辅助实践。多年来,艺术生的培养,音乐学院一向都是主要阵地。艺术高校的一大批专家教授在声乐领域潜心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针对性地帮助攻克高低音转换不统一,音色单薄,咬字不清晰,唱歌位置太低等问题。因为音乐剧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声部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个成熟的音乐剧演员应该在角色选择,声音音色,演唱风格方面可以多样化,不应该单一地只学习一种唱法。下文中提出了一些声音塑造的方式与建议,举出了某些成功塑造不同形象的音乐剧演员的案例,供大家共同学习。音乐剧的演唱一直以古典美声作为训练的基础,但是随着音乐剧的蓬勃发展,专业院校也形成了一套专门的音乐剧的联系方式。文中举例出与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的联系与区别。现阶段音乐剧的发展,演出实践,教学实践的速度远大于理论建设。我们在学习中无法按图索骥,只能依靠尝试。这样好的教学不能有效的传承下来,也无法进行有利的音乐剧学习推广。所以每一个音乐剧爱好者,学习者都应该把自己累积的经验纪录下来,并分享,为以后音乐剧的学习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