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遭到破坏。为摆脱困境,许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缓解现金流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在兼并重组中收缩型战略也称为撤退型战略,是企业因经营状况恶化而采取的缩小生产规模或取消某些业务的战略。采取收缩型战略一般目的是使企业摆脱那些缺乏竞争优势、失去吸引力、不盈利、占用过多资金或与企业其他活动不相适应的业务,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将精力集中于优势领域。资产剥离作为企业收缩性重组的典型方式,也是收缩战略中运用较多的。
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从中归纳总结出合理的模型,积累了06年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有关数据,运用spss对其前两年和后三年的绩效变化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提供经验证据,并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本论文采用统计方法,并结合具体分析的问题,以委托代理理论,协同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理论为依托,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总的来讲,本论文希望解决企业资产剥离应当“如何做”的问题,并进而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力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资产剥离,已有一些学者做出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从其剥离动因的角度研究的,而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剥离绩效的研究数量远不及其他并购重组方式的研究多,对经营业绩的考察不具全面性,而且得出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所以就这一问题而言,很有必要继续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回顾了资产剥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资产剥离理论概述。介绍了资产剥离的概念特征、剥离方式及理论基础,包括协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效率理论、信息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研究起点,该章节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做了前提铺垫。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情况。叙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情况、资产剥离的处理、关联交易情况及剥离标的种类、交易规模与关联性剥离的关系,并对中外处理进行对比。可以从剥离类型初步看出,转让股权类的交易比重较大,并且以股权为标的的交易金额往往比资产要高,交易规模较大。资产剥离具有明显的年末效应,上市公司剥离对象为资产的,较容易进行关联交易。而关联交易的交易规模往往较大。
第四章,资产剥离价值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该章节为本文重点,所选指标不仅包括基本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还包括现金流、关联交易、交易规模、标的物等,运用因子分析和wilcoxon秩检验对06年进行资产剥离的企业在剥离前后公司业绩变化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经过资产剥离短期效应一般小于长期效应。公司业绩改善与是否关联交易有关,非关联交易形式的资产剥离较关联交易使得资产剥离公司的长期绩效有显著改善。公司业绩改善与剥离标的有关,剥离标的为资产时,绩效不会显著改善,而剥离标的为股权时,绩效将会显著改善。资产剥离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与公司偿债、盈利、获利、发展能力和公司规模均有关,而综合得分高的公司,可以通过资产剥离来提高业务集中度增强竞争力,从而获取更高的获利能力。
第五章,综合全文研究得出结论,并分析研究局限性,最后指出了资产剥离将来研究的方向。
经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资产剥离发生后短期内效果不明显,甚至低于剥离前的综合业绩,但是从长期来看,资产剥离后公司的综合业绩排除经济周期的影响外,基本上都会得到改善。发生以资产为标的的剥离公司业绩没有显著改变,而以股权为标的的剥离公司业绩得到了显著改变。发生关联性剥离的公司业绩改善没有无关联性剥离的公司明显,无关联性剥离的业绩改善长期效应比短期效应明显。上市公司剥离对象为资产的,较容易进行关联交易,对公司长期业绩影响不明显,用此种剥离方法只是寻求了短期效应,甚至短期效应都不明显,应该谨慎运用。交易规模较大的资产剥离较容易以资产为标的,而以资产为标的的剥离又较容易进行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显著,而资产剥离交易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剥离后业绩反而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