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灾害,自古以来就十分严重。在中国浩瀚的史籍中,经常用“饥民遍野”、“饿殍塞途”、“人相食”等描述灾害的直接后果。几乎每一本史书都浸透了各种天灾人祸肆虐的血泪。灾害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化表明人类社会及其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正在陷入灾难深刻的危机之中,如果不对严重的灾害问题引起高度的警惕,并在全面认识灾情的基础上及早采取对策,那么人类社会的未来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自然灾害,特别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是人类行为和自然动态之间相互作用最为剧烈的现象,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最为直观。自然灾害是公共安全的大敌,也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对自然因素的依赖较大,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较弱,灾害救助管理工作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灾害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灾害救助管理工作做好了,不仅能促进灾区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总之,无论是从经济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做好灾害救助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国的自然灾害作为影响中国社会安全的重大因素,不仅未因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消退,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不断恶化。尽管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不断增长,但自然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加之人的社会化与现代化进一步暴露出人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这就决定了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对自然灾害防范并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构建高效的灾害应急机制,改革完善救济体系,在现阶段不仅显得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本文将利用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对我国的灾害救助管理工作进行考察,按照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研究一项政策需从六个方面入手:主体、环境、资源、目标、形式与客体。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灾害的含义、分类、特征、现状、趋势以及灾害救助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政府在灾害救助管理工作中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制约因素产生的深刻原因;第三部分,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了完善我国灾害救助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