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下视觉与惯导融合的机器人SLAM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一些服务机器人已经慢慢开始被大众所接受,进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服务机器人大多数功能都是基于自主导航、路径规划和避障技术。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对周围环境进行即时的定位与建图,即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然而单独使用视觉传感器进行即时定位与建图时,往往不能在白墙、玻璃幕墙等特征纹理较少的室内环境中获得准确的视觉数据,从而很难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地图。为了提高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下的定位和地图精度,本文以双目相机和低精度惯性导航作为传感器,研究了将两种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的机器人SLAM算法,主要内容如下:视觉信息处理部分,首先通过对双目相机进行建模,推导出图像二维坐标与实际三维坐标的转换关系。接着对视觉图像提取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点,并对双目相机间的特征点进行暴力匹配,对帧与帧图像之间的特征点进行FLANN(fast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library)快速匹配。然后使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将错误匹配的特征点进行剔除。最后通过图像匹配实验表明所有特征点可以正确的匹配。基于多状态约束卡尔曼滤波算法,使用惯性导航位姿积分值作为相机位姿估计值,并将多个相机历史位姿加入到滑动窗口中作为系统状态,利用视觉重投影误差作为系统的观测模型,对系统状态进行滤波更新,最终得到准确的相机位姿和地图,从而实现机器人实时的SLAM。针对单个惯性导航发生故障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运行的问题,设计了多惯导冗余算法。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算法,建立了多惯导的系统状态,利用惯导间位姿残差作为观测模型,对系统状态进行滤波更新。并建立了残差c~2故障检测函数来检测惯性导航是否故障。当主惯性导航出现故障时,辅助惯性导航可迅速替换故障的主惯性导航,使系统能继续运行。通过KITTI(Karlsruhe instiute of technology and toyota instiute)数据集测试和搭建实验平台在实际环境测试,对文本提出的SLAM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SLAM算法的精度可以满足机器人的设计需要,并且在惯性导航故障时,系统能继续运行。
其他文献
《船山学刊》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刊物之一,自1915年8月创刊以来几经停刊和复刊,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在各方的鼎力相助下又起死回生,并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至今仍焕发着生机。《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它的应用涉及军事侦察、灾难营救、电子医疗、生态观测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众多研究领
从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公司开始提供服务起,技术迅速发展,如今,联网计算机和复杂的信息系统无处不在。尽管“运营管理(OM)”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它已发展成为了一个称为“信息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建筑能耗和能源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采暖能耗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尤为重要。太阳能是
聚合物太阳电池因其低成本、柔性、轻薄、可按溶液印刷方式大面积加工生产的潜能在最近十年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随着新型给受体材料的快速发展,单结聚合物太阳电池已经实现
“高应力”作用下深部破碎围岩巷道稳定性控制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重大工程难题。此类巷道常常表现出顶板易网兜、冒漏,两帮易收缩片帮,底鼓严重等破坏及整体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流变时间长等矿压显现特征,导致巷道出现多次翻修,甚至失效等不利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巷道施工速度与矿井生产效率,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巷道支护成本。因此,本文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强力锚索+锚注”联
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情境下,强调互惠和信任的关系营销模式占据了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中的统领地位。然而在网络情境中,交易对象的虚拟化、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行为的复
秸秆和生物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不同水分含量下土壤质量,土壤生化性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和生物炭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通
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是评价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性能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参数,因此,光电转化效率预测的精度
“比兴”原是用《诗》方法,郑玄在继承这种用《诗》方法的同时,拓展了“比兴”的内涵,将其发展为诗歌表现手法。又将“比兴”手法运用于“美刺”解《诗》体系中,确立其“比兴”“美刺”观,这为古代文论及诗歌创作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本文主要分四章对郑玄的“比兴”“美刺”观展开论述,以期较全面地挖掘郑玄“比兴”“美刺”观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成就。第一章概述郑玄“比兴”“美刺”观形成的渊源。郑玄吸纳孔子、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