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临时性回肠造口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和结直肠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72例,入组的标准是患者于术前均行硬性直肠镜检查,肿瘤距肛缘距离为4cm-6cm者,病理回报为直肠腺癌。排除标准为:排除肝肺转移者、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者及合并肠梗阻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临床TNM分期和预防措施(临时回肠造口)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措施将17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临时性回肠造口组和非临时性回肠造口组,造口组55例,非造口组11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再手术率、进食时间早晚和住院时间长短等数据,分析临时性造口能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阐明临时性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的对比:在55例临时性造口组的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117例对照组患者中,17例现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4.5%),p=0.0397<0.05,实验组1例患者瘘的症状较轻,短期保守治疗恢复康健。对照组5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好转出院。12例患者接受再次横结肠造瘘术并住院调理后恢复健康。实验组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为10.3%.p=0.048<0.05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临时性造口明显降低了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即便出现瘘,症状也较轻,可快速康健。2、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临床TNM分期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临床TNM分期与吻合口瘘发生关系的p值分别为p=0.1559>0.05、p=0.98>0.05、p=0.991>0.05、p=0.11>0.05,p=0.931>0.05,数据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上述因素无关。3、两组患者术后进食及住院时间的对比实验组术后进食时间为平均3.5±0.85天,对照组为4.5±0.87天,t=-3.36,p=0.003<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2±3.5天,对照组为平均24.5±6.5天,t=-3.64,p=0.002<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临时性回肠造口可令患者术后更早进食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1、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组织学分型、肿瘤临床TNM分期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无关。2、临时性回肠造口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发生瘘后的再手术率。对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临时性回肠造口也可以减轻其危害性3、临时性回肠造口还可令患者术后更早进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健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简便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