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癌是目前泌尿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其中约70%~80%是肾透明细胞癌(RCCC),它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因此,对肾癌一些相关基因的研究在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肾癌的治疗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im-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业已证实,其扩增或过表达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原癌基因c-myc编码的c-Myc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在许多肿瘤中都可发现c-myc表达的改变,如白血病、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等。pim-1和c-myc在细胞凋亡、增殖、分化和肿瘤发生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表明两者在T、B淋巴瘤以及前列腺癌中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关于两种蛋白同时在肾癌中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pim-1和c-myc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在肾癌分级及分期间进行比较,探讨肾癌组织中pim-1和c-myc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pim-1与c-myc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探讨肾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并为开发新的有效治疗肾癌的药物和方法奠定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材料:2004至2008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手术切除的原发性RCCC石蜡标本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8-82岁,平均55.9岁。根据Fuhrman肾细胞癌形态分级系统分为G1级12例,G2级21例,G3级38例,G4级9例。按2002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肾癌临床分期标准,分为I期11例、II期24例、III期36例、IV期9例。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8例,无淋巴结转移42例。另取20例相应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肾组织(来自其它疾病切下的肾脏)作为对照。2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2法对所选标本中pim-1、c-myc的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一抗为鼠抗人pim-1、c-myc单克隆抗体,DAB显色,苏木素复染。阴性对照用PBS替代一抗。随机选择4个视野,每个视野观察100个细胞,根据染色强度及范围分别计分为A和B,最后得分为AxB。得分≤1为阴性,>1为阳性。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O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pim-1和c-myc之间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 pim-1染色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膜很少表达。在80例RCCC中,pim-1阳性表达69例(86.7%);8例正常肾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25%)和7例(35%),RCCC组与其他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癌旁及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 c-myc染色大多定位于细胞质,少数定位于细胞核。80例RCCC中,c-myc阳性表达68例(85%);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6例(30%),8例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2例(25%)。RCCC组与其他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癌旁及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3 pim-1和c-myc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且pim-1与c-myc在肾癌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它们在III-IV期RC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I-11期(P<0.05),在G3-G4级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1-G2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5)。统计学分析得出pim-1和c-myc在肾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7,P<0.01)。结论:1肾癌组织中pim-1,c-myc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正常肾组织中相应指标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pim-1,c-myc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 pim-1,c-myc的表达在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im-1、c-myc可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肾癌发生及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3肾癌中pim-1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在肾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4 pim-1与c-myc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为肾癌的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