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克卢汉(McLuhan,1992)曾说过,媒介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介形态应运而生。微博的产生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引起了一场微革命。它的编辑文本通常被限制在140字符以内,短小精悍且易于传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种连接网络的终端访问微博,以短信息的形式发布最新的动态和想法。微博平台规模迅速发展,其提供的服务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而热点话题的推荐己经成为几乎所有微博平台共有的主要功能。微博自从问世起,就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国外关于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微博本身的研究,微博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微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的营销模式,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其新闻学应用研究。然而,国内外从符号学角度研究微博意义生成机制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从微博的鼻祖—Twitter以及国内最大的微博网站—新浪微博中选取一个共同的热门话题—意大利游轮触礁搁浅事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微博用户关于这一话题所发布的微博作为语料,运用格雷马斯的语义学描写步骤对语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运用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对微博热门话题的意义生成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热门话题意义呈现方式上的异同。通过本研究的分析,证明微博热门话题的意义生成过程其实是一个意义赋予的二级符号意指过程。第一层次意指过程是能指(声音形象)与所指(概念)结合成初级符号(即热门话题的标题),获取直指意义。第二层次的意指过程是把初级符号即热门话题的标题当作一个新的能指,在发展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中直指意义被不断地定义、抽空、填筑从而被赋予新的所指最终得到新的意义即涵指意义。Twitter和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意义生成过程都遵循了意义赋予的二级符号意指过程。微博热门话题的直指意义是某事件本身,涵指意义在微博传播中,即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但Twitter用户更倾向于表达热门话题的直指意义,新浪微博用户在表达直指意义的同时相对Twitter用户更倾向于表达涵指意义。在观察Twitter用户和新浪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时发现,形容词都表示民众对某一热门话题或事件的主要社会评价,动词都表示事件本身的动作特征及社会民众对该事件的社会行为。名词都表示与事件相关的人物,对象,地点等基本要素。然而,Twitter用户相对于新浪微博用户更倾向于用形容词描述与事件相关的人或事物,新浪微博用户更倾向于用形容词表达对该事件或话题的观点或评价。另外,新浪微博用户相对于Twitter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一些与事件的直接构成成分不相关的名词。这表明Twitter用户更加注重对事件本身的描述;新浪微博用户倾向于提供更多与事件本身相关的信息。这反映了美国人崇尚就事论事的观念,以及中国人注重获取大量与事件相关的信息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