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被誉为美国“活着的文学神话”,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到了古稀之年也依旧笔耕不辍。《鬼作家》是罗斯的祖克曼系列小说的第一部,被认为是罗斯创作手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转折点。因此,《鬼作家》的叙事手法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由于罗斯是犹太人,其作品又极为关注大屠杀的犹太幸存者的生存状态,所以研究者们也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罗斯对犹太人身份和身体的重塑上。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罗斯对犹太人那颗渴望自由的内心最灵敏的捕捉。因此,本文从这一研究的缺口切入,以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哲学为理论基础,借助文本研读,通过分析《鬼作家》里面的主要人物在实现自我追求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此证明自由是《鬼作家》的主题,是罗斯笔尖下的呐喊,更是犹太人共同的心声。然而这种自由在责任的羁绊下,只能是相对的自由。本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罗斯个人经历和作品,整理和概括了《鬼作家》以及《祖克曼三部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阐释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主体部分共三个章节。第一章从自由哲学的核心出发,即自我选择的角度,分析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抉择,分别是以祖克曼和艾米为代表的前瞻式的自我选择,以祖克曼父亲和法官为代表的保守式的自我选择和以霍普为代表的奉献式的自由选择,以此证明菲利普.罗斯在《鬼作家》小说中所呈现出的自由这一主题;第二章论述了尽管自我选择是绝对自由的,但是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总要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以此证明责任会对自由形成一种羁绊;第三章从萨特的后期相对自由哲学观出发,解析人物在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时,经历自由选择和自由责任后所选择的相对自由之路,如祖克曼追求文学创作的相对自由,艾米追求人权的相对自由和洛诺夫追求家庭伦理的相对自由。结论部分认为菲利普罗斯笔下的自由呈现出“一切自由都是相对自由”的特点,这与萨特的自由观相一致。相对自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最理想的一种状态,《鬼作家》里面的人物是如此,犹太人也是如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