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区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灌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粮食的供应,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把传统灌区建设成为生态灌区,能更好确保灌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灌区健康理论评价传统灌区出现的健康问题,指导灌区建设成为生态型灌区。本文根据传统灌区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国家乡村发展政策,提出生态灌区的概念,对生态灌区建设标准和生态灌区建设措施进行初步构建。将生态灌区相关研究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相结合提出生态灌区健康理念,将生态灌区健康评价模型用于评价黄河下游某灌区的健康状况,找出灌区存在的问题,为灌区建设成为生态灌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根据生态灌区建设标准,本文从自然净化作用、生物链关系、资源循环等生态措施入手,设计生态高效型灌区。根据生态灌区健康理论,运用能值理论构建生态灌区健康评价体系。本文将评价体系用于实例,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方面探讨黄河下游某灌区的发展状况,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生态灌区理论完善。本文把灌区当成一个“人工—自然—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结合生态灌区相关研究,提出生态高效型灌区的概念,构建生态灌区理论体系。生态灌区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持灌区原有的文化,提高灌区农业生产力,改善灌区生态环境,符合乡村振兴的总要求。(2)生态灌区健康理论体系研究。以生态灌区理论基础,结合生态系统健康理论、能值分析方法等理论构建生态灌区健康理论体系。以生态灌区建设标准对灌区健康评价、灌区健康病因分析和灌区发展建议是生态灌区健康研究内容。生态灌区健康理论一方面评价传统灌区以生态灌区建设标准下的灌区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为传统灌区建设成为生态灌区提供了标准和方向。(3)生态灌区健康评价理论实践。利用能值理论构建的生态灌区健康评价模型应用在黄河下游某灌区。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属于消费型系统,目前的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研究区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产出,是在巨大的生态压力下发展的,研究区较高的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和较少内部可再生资源的投入以及较多废弃物的产生,使得研究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型灌区是灌区建设的新理念,生态灌区研究和生态灌区建设标准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结合生态灌区相关研究,对生态灌区的涵义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为生态灌区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将生态灌区健康理论评价黄河下游某灌区健康状态,为研究区建设成生态灌区提供方向,为我国灌区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