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短肽自组装光转换体系构建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短肽小分子绿色安全、灵活可调、功能多样、廉价易得等优点使其在分子自组装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以及给予特定的动力学刺激,氨基酸/短肽小分子可以组装成具有特异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这些基于氨基酸/短肽自组装的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活性高,这些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无机纳米材料无法比拟的。随着电活性组织工程、新一代荧光成像以及无损光学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基光热、光电、光致发光等光转换体系的构建和开发变的日趋重要。光合作用中,蛋白质协调色素分子有序组装来进行高效的光能捕获、电子传递以及光能转换的现象打开了生物同源的氨基酸/短肽分子在光能转换领域的大门。模仿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转换过程,构建与天然光转换体系类似的生物相容性光转换体系成为了氨基酸/短肽分子自组装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如何通过简单的氨基酸/短肽分子结构设计和组装来实现有效的光能转换以及深入了解这些组装体系的形成机理,实现功能材料的可定制化开发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设计了Fmoc-L、Fmoc-W、Fmoc-L-OMe、Fmoc-W-OMe、Fmoc-L2、Fmoc-L3以及Fmoc-L3-OMe等多种两亲性氨基酸/短肽小分子。以这些氨基酸/短肽分子为组装体的协同组份或者组装基元,成功构建了多种氨基酸/肽基生物光转换体系。通过改变氨基酸序列、C端装配基团、亲疏水性、浓度等条件,对氨基酸/短肽光转换体系的组装体结构和光转换性能进行了有效调控。同时,深入讨论了氨基酸/肽基光转换体系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以及组装驱动力,为生物基光转换体系的可定制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氨基酸/短肽与染料分子共组装,在水相中构建了有效抵抗氧分子猝灭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光子上转换(TTA-UC)体系。以Fmoc-L、Fmoc-L2、Fmoc-L3为协同组份,通过与光敏剂Pt OEP和湮灭剂DPA共组装,制备了有氧水体系中具有高效上转换发光能力的四面体微米棒。上转换微米棒的长度和稳定性随氨基酸/短肽分子疏水性的增加而增加。Fmoc-L3基上转换微米棒体系所带的大量负电荷令其具有最强稳定性,在Pt OEP:DPA:Fmoc-L3=1:41:9的摩尔比下,Fmoc-L3基上转换微米棒在有氧条件下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可以高达6.1%,而激发阈值低至16.26 m W/cm~2。机理分析表明Fmoc-L3 C端的-OH对于上转换微米棒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C端-OH可以为组装体提供广泛而定向的氢键作用力,从而引导三种分子有序排列形成规则的微米棒结构。在氢键、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等弱分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协同下,Fmoc-L3可以调控上转换染料分子对在组装体内的排列方式,使其既不会排列过于紧密,引起上转换发光猝灭,又能保持两种染料分子的分子间距离<1 nm,确保微米棒内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TTET)和三重态-三重态能量湮灭(TTA)过程的有效发生。当Fmoc-L3分子C端-OH被疏水性-OMe取代后,由于氢键形成受阻,Fmoc-L3-OMe基共组装体系无法获得规则的组装结构以及显著的光子上转换效果。更重要的是,亲水性的-OH可以令Fmoc-L3的线性侧链在上转换微米棒的外侧形成致密的钝化层,有效保护了上转换荧光不受空气中氧分子的猝灭。与除氧水体系相比,分散在未除氧水体系中的微米棒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几乎没有衰减。本工作为有氧水中上转换发光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上转换发光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其次,在无染料分子的条件下,通过两亲性氨基酸的自组装构建了可见光区域内宽吸收的生物半导体光电转换体系。以Fmoc-L、Fmoc-L-OMe、Fmoc-W、Fmoc-W-OMe氨基酸/短肽小分子为组装基元,研究了氨基酸种类和分子间氢键对氨基酸组装体热稳定性、刚性以及半导体特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C端为-OH封端的Fmoc-L和Fmoc-W可以形成具有高热稳定性、高刚度的微米条带和微米线结构,并产生典型的半导体特性。而C端为-OMe封端的Fmoc-L-OMe和Fmoc-W-OMe则只能形成热稳定性和刚度较差的常规聚集体。光谱分析表明两类氨基酸组装体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氢键的形成能力。亲水性的-OH基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分子间氢键,增加组装体的热稳定性和刚性,并引导长程有序分子结构的形成。所制备的Fmoc-L和Fmoc-W自组装半导体的光电转换强度可达2.2μA/cm~2和2.3μA/cm~2,远远高于Fmoc-L-OMe和Fmoc-W-OMe组装体。机理分析表明Fmoc-L微米条带和Fmoc-W微米线的组装基元为氨基酸二聚体。氨基酸的二聚降低了HOMO与LUMO间的能隙,从而允许电子高效传输。值得注意的是,Fmoc-W芳香环侧链的有序堆积能够引起Fmoc-W微米线发射波长的红移。发射波长红移至415 nm处的Fmoc-W微米线具有稳定的蓝光发射性能,被成功用于发光器件的集成。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Fmoc-L微米条带和Fmoc-W微米线的形成驱动力为焓驱动,分子间氢键是氨基酸半导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工作在电活性组织工程和绿色生物电子器件制造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最后,以Fmoc-L和Fmoc-W为组装基元,构建了具有红边激发荧光位移(REES)效应的氨基酸下转换发光体系。在0.05 m M的低浓度条件下,Fmoc-L和Fmoc-W分别形成纳米球和纳米片的组装结构。两种组装结构均具有显著的红边激发荧光位移效应,这种特殊的下转换光致发光具有发射波长随激发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发射强度逐渐减弱、发射峰窄、荧光寿命短的特性。在0.42 m M的高浓度条件下,Fmoc-L和Fmoc-W分别形成了微米条带和微米线的组装结构,分子间的紧密堆积令其REES光谱产生轻微红移。当氨基酸C端被疏水性-OMe基团取代后,相同浓度下的Fmoc-L-OMe和Fmoc-W-OMe组装体的红边激发荧光位移效应几乎消失,表明红边激发荧光位移效应产生的原因与分子间氢键有关。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氨基酸组装体这种特殊的下转换发光现象在新一代荧光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逐渐以数字化保护手段代替了实物收藏等传统保护形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给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饰”为例,探索了AR技术对畲族服饰文化展示的助推作用,形成对科技助力服饰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认知。
期刊
叶黄素是自然界中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同时也是视网膜黄斑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等领域。为了探索叶黄素的发酵法合成,本文以酿酒酵母为操作平台,以动态调控为手段,从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的挖掘、分子改造和平衡表达等方面出发,开展一系列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构建叶黄素生产菌株,实现了叶黄素的异源生物合成。根据叶黄素的天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基因
学位
与液体润滑剂相比,固体润滑剂在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不同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氧化石墨烯、硫化钨、硫化钼、氮化硼、氟基十戊氟辛酸十八胺盐和氟化镧已被报道应用于润滑剂中。但是这些润滑剂大多数对环境有害,在降解后会释放有毒物质破坏环境。生态摩擦学是研究摩擦体系或化合物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的解决问题的科学。在此观点中,硅油由于其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介电性、防
学位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因在生物、医疗、化学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液滴的精准调控是微流控技术实际应用的核心。智能超润滑材料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用于液滴行为的智能调控,在水滴收集、液体传输以及液滴操控等微流控技术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智能超润滑表面的构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润滑剂与基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导致超润滑表面润滑剂易流失;(2)响应速率慢,且难以制备集液滴处理、液体输
学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由于其分子量高于1.0×106 g·mol-1,使得这种材料具有突出的强度和模量、良好的冲击韧性、耐磨性、化学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属于高性能特种聚乙烯产品。工业上初生态UHMWPE主要由传统氯化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简称ZN催化剂)在60℃以上聚合温度下制备。由于活性中心在载体表面呈随机紧密分散,活性链容易发生近邻缠绕,导致现有的商业初生态U
学位
共轭二烯烃橡胶一般为固体状的线性高聚物,通常需要将其切胶、破胶,再经过塑炼、加入配合剂混炼,最后交联成型后才能得到橡胶制品。这些过程耗时耗能,难以实现加工工艺的自动化和连续化。此外,大部分共轭二烯烃橡胶缺少功能性基团,往往只能借助碳碳双键的“硫化”将其制成网络状的聚合物,由此制得的橡胶制品一般不能回收再利用。低分子量液体橡胶的出现为橡胶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其在加入配合剂后仍具有良好的流动
学位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以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为基础的氢能源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dS基光催化剂因其电荷分离效率低、表面活性位点有限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它在光解水制氢中的应用。近来,低维半导体材料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电子性能以及化学性能,引起了光催化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CdS基光催化剂为基础,选择低维材料
学位
电化学能源存储由于其所需的电能可以直接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中转化获取,可以实现不同类型清洁能源的直接转化,因此在近年来获得了国际国内产业界以及学术界广泛的关注。电化学能源存储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锂电池与电化学CO2转化便是具有代表性的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化方式。本文将围绕不同类型的表界面调控手段,针对电化学能源存
学位
低碳炔烃/烯烃的分离在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液/固分离介质的吸收/吸附分离技术有望成为更绿色、经济的分离方法,其关键在于高效分离介质的开发。离子型材料富含带电荷的功能位点且结构和性质可设计性强,具备特异性识别炔/烯烃分子之间微小性质差异的潜力,有望作为高效分离介质应用于炔/烯烃的吸收/吸附分离过程。在此,本文设计并制备了系列新型离子型材料,包括强氢键碱性的离子液体和具有独特双孔道结构及限域空间内
学位
为了应对世界范围内的能量与环境污染的挑战,如清洁能源转化、氨气生产和污染物减排等,必然需要开发具有高综合性能的先进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化学法在替代昂贵的Haber-Bosch法和传统的废水处理法生产NH3和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性能与电极的性质密切相关。除了电极材料的选择和组分的优化外,基于精确纳米结构进行的材料制备对其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做出了大量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