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含蜡油的开采及输送过程中,当油温低于析蜡点温度时,蜡分子会从油流中析出,附着在井筒或管道的壁面上形成一结蜡层,对管输效率、清管周期等造成影响。在原油开采、井口集输、长距离输送等工程中,井筒及管壁结蜡问题较为严重。蜡从油流中的析出是结蜡现象产生的前提条件,准确预测蜡析出特性是预防结蜡问题的根本所在,故有必要进行蜡析出特性预测研究,为工程中的结蜡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含蜡油重馏分中的组分含量分布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含蜡油的开采及输送过程中,当油温低于析蜡点温度时,蜡分子会从油流中析出,附着在井筒或管道的壁面上形成一结蜡层,对管输效率、清管周期等造成影响。在原油开采、井口集输、长距离输送等工程中,井筒及管壁结蜡问题较为严重。蜡从油流中的析出是结蜡现象产生的前提条件,准确预测蜡析出特性是预防结蜡问题的根本所在,故有必要进行蜡析出特性预测研究,为工程中的结蜡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含蜡油重馏分中的组分含量分布及相关基础物性参数的计算,会影响到热力学相平衡的计算结果,对最终蜡析出特性参数的预测产生重要影响。故针对于常规拆分模型难适用于重质组分含量较多的含蜡油问题,以Ahmed模型为基础,借鉴前人的模型改进方法,提出了2种改进思路及5种相关模型,并对所提出的各模型进行比选,确定“改进的Hosein模型2”为本文模型。将本文模型进行计算应用,并与经典的Ahmed模型、Hosein模型、彭阳模型、Katz模型、Pedersen模型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应用性。基于该拆分模型,选用不同的计算式和混合规则对各组分的物性参数进行计算。基于热力学相平衡方程,建立了适用于液固相、气液固相的蜡析出特性预测模型。在模型求解参数的计算研究中,选用PRHJ状态方程进行气、液相参数的计算。然后对该状态方程进行泡点压力的计算应用,并与经验公式法以及基于Hysys软件的SRK、PR、PRSV状态方程法的泡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PRHJ状态方程的计算精度较好,可用于后续的气、液相参数计算。考虑固-固相之间的转变参数,对其标准态逸度进行计算;引入Poynting修正项对固相的逸度进行计算;结合修正的P-UNIQUAC模型对固相活度系数进行计算。基于热力学模型、PVT-Sim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析蜡点温度和蜡析出量进行预测研究。其中,热力学模型对析蜡点温度的预测效果较好,但偏向于高估析蜡点温度,且对于含环烷烃类等组分较多的重质原油的预测效果欠佳;对于较高温度下的蜡析出量预测较为合理,但对于较低温度下的预测效果则欠佳。通过PVT-Sim专业软件分析了对各油样进行特征化处理和不进行特征化处理的析蜡点温度预测效果,验证了重馏分特征化处理对提高原油析蜡点温度预测精度的重要性。对两种预测方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方法对析蜡点温度的预测效果较好,其中热力学模型对所用油样的误差平均值较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于蜡析出量的预测而言,两种方法的结果则不够理想。
其他文献
纳米颗粒驱油剂因其具有尺寸小、化学纯度高和吸附性强等性能优势,可极大提高原油采收率。纯的纳米SiO2颗粒驱油剂因其表面含有亲水基团(-OH),且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分子间极易发生聚结,对储层表面润湿性改变能力有限,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课题以纳米SiO2为基础原料,利用偶联反应,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SiO2进行分子修饰,合成出新型纳米驱油剂,获得了最佳工艺条
催化柴油中含有大量稠环芳烃,采用加氢裂化技术可以将稠环芳烃转化为有价值的轻质芳烃,反应过程以氢气作为供氢体,需要大量氢气参与反应。而工业氢气部分来源于天然气重整,生产过程复杂并排放大量CO2,生产成本高昂。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储量丰富,H/C摩尔比高。近年来,关于甲烷直接活化参与油品加氢反应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甲烷参与油品加氢反应可以作为新的供氢体并提供甲基基团,能够降低氢耗并提高反应产
随着陕北气田的持续开发,含醇采出水的水质和水量均发生巨大变化。现今陕北天然气处理厂含醇采出水的矿化度和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预处理后固体悬浮物含量仍高达300~400mg/L,甲醇回收系统管道及设备堵塞严重,严重影响陕北天然气处理厂含醇采出水处理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运行。本课题旨在解决因甲醇回收系统堵塞导致的甲醇产品回收效果差、设备频繁停运检修及水处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并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际
电化学传感器因其操作简单、响应迅速和便于携带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纸基质具有柔韧性好、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用于电化学传感研究。传统的纸电极主要是在纸基质表面涂覆不同复合材料,然后剥离进行电化学检测。在此过程中,所制备的纸电极由于其脆弱性而容易断裂,此外,部分纸电极存在低电子转移速率和低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等缺陷,极大地抑制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分析灵敏度,因此发展
硝化反应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氯苯硝化反应的研究报道,目前主要集中在硝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开发应用等工艺方面,关于该反应中的均相反应动力学和非均相传质反应特性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氯苯为原料,硝硫混酸为硝化剂,采用微反应器对氯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均相反应动力学和非均相传质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氯苯硝化过程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通过探究氯苯在微反应器内硝化的最佳工艺条
常压电离源-质谱技术具有无需样品预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可实时在线原位分析等优点,现今在复杂生物样品的快速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采用该技术在质谱分析过程中由于样品的本体复杂,不利于其中痕量目标化合物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为了克服如上缺陷,本论文发展了一种新型离子化技术,不仅能有效富集复杂生物样品中痕量目标化合物,而且极大提高了小体积样品的质谱分析时间,为未知样品高灵敏度定性和定量分析
煤热解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要途径,而优良的热解工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因素。本文选用新疆低阶煤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煤灰及其主要金属氧化物(如Al2O3、Fe2O3、CaO、MgO等)催化活化热解干气与煤快速热解耦合反应对煤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分别选择热解干气中的H2、CH4和C2H6作为热解气氛与N2气氛下煤热解产物进行对比;然后利用两段式
针对稠油水环输送过程中的不稳定问题,考虑水环含水量及其对润湿性的影响,提出通过将管材改性为亲水疏油表面,进而将水环改进为水膜来进行稠油输送的水膜输送法,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稠油水膜输送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了表征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分形参数和水膜稳定性评价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为水膜输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首先,通过调控反应时间来改变X80管线钢和PVDF两种管材表面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转变我国能源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地热能的利用,降低天然气液化工艺流程能耗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出两种地热能利用耦合天然气液化的工艺流程,并对提出的工艺流程开展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研究发现有机朗肯循环(ORC)可以高效利用中低温地热水的热量,利用HYSYS软件模拟工艺流程,通过调整流程参数,使循环系统中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下,由可再生植物油合成的可生物降解且性能优良的新型润滑油添加剂成为了研究热点。中国的桐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油酸作为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典型植物油特性。以桐油及油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桐油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PTOMMA)、桐油与苯乙烯的共聚物(PTOST)及油酸与苯乙烯的共聚物(PAOST)。采用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