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英译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对比研究——以《如梦令》的十三种英译本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的主要功能在于表达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观点、态度等,所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诗人或词人通过不同的语言手段来实现其主观性,即使之主观化,而诗人或词人的主观性也构成了诗词意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对诗词作者的主观性的解读同样关乎翻译的成败。  本文以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探讨翻译中的主观性以及主观化问题。本研究具体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如何体现词作者李清照的主观性?(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十三种英译本是如何处理词作者的主观性的?(3)如何评价《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十三种英译本?  本研究首先从视角、情感和认知情态三个维度分析了词中词人的主观性及其主观化,然后,沿着这三个维度,对该词的十三种英译本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第一,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词作者的主观性主要通过以下词汇和语法来体现:视角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线性排列,“试问卷帘人”中的时态,以及“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和“知否,知否?”中所蕴含的指示体现;情感通过“疏”、“骤”、“浓”、“却”、“肥”和“瘦”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体现;认知情态体通过情态动词“试问”,“应是”以及语气“知否,知否?”体现。  第二,通过对比《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十三种译本,我们发现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主观性,而无法做到主观化的完全对等。但是好的译本会尽量避免译者主观性,试图重构词作者的主观性。  第三,在重构词作者主观性上,总体来说,茅于美、徐忠杰和杨宪益等人的译本更为成功。  
其他文献
赫尔曼·梅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中篇小说《比利·巴德,水手》是赫尔曼·梅尔维尔临终前的遗作,事隔33年后
二十世纪见证了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与革新。从世纪初的将黑人方言及现实生活融入传统诗歌写作方式到哈莱姆文艺复兴将美国黑人独特的民族特质推向前台,美国黑人文学经历了跨
针对地下采用洛阳铲挖掘或者夜间爆破等盗掘田野文物活动将激发地动波,利用微震动检波器可以实现对一定区域内地动信号进行实时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震动模式识别的田野文物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