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极难脱水,即使是脱水后,污泥的数量依然巨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本文以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 论文分析该剩余污泥难脱水的原因,并研究污泥调理剂对污泥比阻的改善作用,以期通过物化调理作用减少脱水后污泥的体积。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极差,污泥中含有的聚合物及其水解产物是污泥比阻大的主要原因。污泥颗粒的脱稳是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阳离子型的PAM与FeCl3的结合,能够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的比阻和脱水性能。 污染物被污泥吸附后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都是从吸附开始,在试验条件下,活性污泥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undlich方程。 静态条件下的水解酸化实现污泥的减量试验证明:剩余污泥自身和接种了成熟水解酸化菌后的剩余污泥,在厌氧环境中都可以实现自身的减量化,而水解酸化作用是系统实现减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后者的减量效果要优于前者。内源代谢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微生物水解酸化作用对污泥吸附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连续运行的A1/A2/O动态污泥减量系统中,通过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实现系统污泥的减量。动态试验表明:通过污泥回流,把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的工艺,可有效地实现对剩余污泥化。在A1段的容积负荷为2.54 kgCODCr/m3·d、进水量为25L/d条件下,在连续运行的6个月时间里,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达到95.9%的减量率,获得了很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同时系统O段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也下降了54.5%。A1段容积负荷在2.54 kgCODCr/m3·d、A1段水力停留时间在7.56h左右,温度在25℃~40℃,可以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效果和污泥减量效果。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提高了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大幅提升系统对色度的去除,但是会增加系统各段出水的SS浓度,而对系统pH值变化影响不大。污泥回流到A1段进行减量,污泥(细胞)中N、P的释放可以有效的补偿碱减量印染废水C:N:P失调的缺点,可以大大降低向系统添加N、P营养物质的费用。 污泥减量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废水处理的达标排放;同时,污泥的减量也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