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运动的重要关节,其稳定及运动基本由韧带控制,其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维持膝关节稳定及运动方面意义重大。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导致膝关节的不稳,严重甚至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关节镜下行损伤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就移植物的选择来说,种类较多,主要有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人工韧带、组织工程韧带等,不同移植物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来看临床上多使用前两种,受限于自体肌腱来源较少,同种异体肌腱可能存在排异反应等缺点,不少临床医生使用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联合编织作为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关组织学研究表明自-异体混编肌腱重建ACL有利于促进移植物的组织学愈合过程。然而对于应用自-异体混编肌腱重建ACL后移植物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自-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生物力学变化,并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作出比较,以明确自-异体混编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无锡市血吸虫防治中心提供),体重(3±0.30)kg,雌雄各20只。将兔随机分成自-异体混编肌腱组(混编组)及异体肌腱组(异体组),每组20只。40只兔运动正常,膝关节前抽屉检查及Lachman试验均阴性。分4个时间节点(术后3,8,12,24周),每个时间节点样本量为5只。取双侧后肢踝关节处的趾长伸肌腱(extensori digitorum longi,EDL)作为重建ACL的移植物,均行右膝关节ACL重建。混编组采用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混合编织后重建ACL,异体组则完全采用异体肌腱编织后重建ACL。分别于术后3,8,12,24周处死每组的5只兔,于胫骨及股骨端距离膝关节4cm处截断,去除所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仅保留移植物,骨水泥分别包埋股骨端及胫骨端,制备成股骨-移植物-胫骨复合体,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Instron E10000(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力学实验室提供)的夹具上,调整骨隧道与拉力方向一致,进行极限拉力测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12,24周,标本拉力测试发现,混编组的极限负荷、刚度均高于异体组(P<0.05),混编组拉伸长度均低于异体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8周标本毁损模式两组均以移植物自骨隧道拔出为主,术后12,24周两组均多为移植物实质部断裂。4个时间节点毁损模式Fisher确切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ACL,自-异体混编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同种异体肌腱。自-异体混编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相关生物力学特性变化过程相似,表现为: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极限负荷及刚度变化趋势表现为由强到弱再逐渐增强的过程,拉伸长度则变现为逐渐减小。为临床上选择自-异体混编肌腱作为移植物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