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企业价值或私人利益最大化而对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从而改变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中存在着利用财务数字掩盖报表信息的现象,从而达到操纵利润、控制股票价格的情况。广义的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现象十分普遍。因为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直接导致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急剧降低,阻碍了资本市场中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进程,错误地引导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策略的选择,影响了资本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为了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问题,我国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继2008年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年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展,也大大加快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步伐。这一系列法规大幅度提高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那么,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否能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呢?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对盈余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现状;然后,分别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假设。接着,本文的实证部分则对2009年至201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各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衡量,并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均值比较等统计方法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之前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作用不显著;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较其他未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低;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情况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第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制度建设;第二,深化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合理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鼓励董事长与总经理两权分离,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