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及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已有百余年历史,各国都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推动本国农业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十几年来,业务范围多次调整,近几年业务范围拓展很快,在弥补市场缺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在信贷政策、资金来源、政府扶持、信用环境、内部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影响农发行发挥支农作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研究制约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用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并必须保持政策性,加大对“三农”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农发行更好地配合政府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论,包括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政策性金融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和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再对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现状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总结先进经验,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然后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论述,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背景、业务范围多次调整、职能任务变化、目前业务发展状况等,阐明农发行在我国地位和现实支农职能发挥程度,最主要的是归纳出制约其充分发挥支农作用的问题所在,从而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的进行,承销商声誉对IPO折价幅度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重点都集中在了对二者之间关系显著性的静态研究上,且没有考虑到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演
县域经济是经济社会结构中比较完善、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关乎全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与公司股价、证券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分析一般在委托——代理框架下考虑公司管理层的薪酬问题。本文发现,在一个存在做
产业转移是产业在空间上由一个地区转向另一个地区,在我国东西发展差距加大、东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产业转移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和制定产业政策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产业
消费金融对于促进消费需要、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正式启动。消费金融公司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