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已有百余年历史,各国都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推动本国农业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十几年来,业务范围多次调整,近几年业务范围拓展很快,在弥补市场缺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在信贷政策、资金来源、政府扶持、信用环境、内部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影响农发行发挥支农作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研究制约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用实践证明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并必须保持政策性,加大对“三农”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农发行更好地配合政府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相关理论,包括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政策性金融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和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再对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现状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总结先进经验,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然后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论述,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背景、业务范围多次调整、职能任务变化、目前业务发展状况等,阐明农发行在我国地位和现实支农职能发挥程度,最主要的是归纳出制约其充分发挥支农作用的问题所在,从而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