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农民进城”(或曰乡下人进城)是一个被反复言说的文学主题,如鲁迅笔下的阿Q,老舍笔下骆驼祥子,萧也牧笔下的张同志,沈西蒙等人笔下的排长陈喜,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贾平凹笔下的刘高兴……归根结底,这基于整个中国社会对现代性的持续追求。在这个意义上看,农民——作为传统文明的代表——进城,更能体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也因此,农民进城就意味着农民身份要重新建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现代性的期盼可能导致现代性焦虑乃至沦入现代性陷阱。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农民进城”现象作为底层文学的一部分,渐趋成为文学界研究热点。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对当代文学中的“农民进城”现象进行系统考察,而从农民“身份”与现代性角度出发,分析农民进城身份(现代性)焦虑的研究成果也仅仅数篇。因此,针对学界对农民进城现象的研究现状,本论题从农民进城追求现代性的身份(现代性)焦虑切入,研究当代文学中具有典型性的“农民进城”作品并归纳总结农民身份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方便论述,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身份建构与现代性企盼”,从社会发展与个人追求两个方面将农民身份的建构以及他们对现代性的期盼进行理论分析。从农民身份的内涵来看,它首先是一种职业分类,其次是社会等级中的一个层次,此外还是一种文化心理与思维模式。对农民而言,追求现代性(主要表现为进城)能获得一种较好的生活方式,也能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以最终克服传统文明的种种弊端。第二部分是“身份转换与现代性焦虑”,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农民进城前后在身份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身份(现代性)焦虑。首先是在“十七年”与“文革”文学中,农民进城是政治进步的表现,但也很可能是腐化堕落的象征。二是新时期以来,社会管理开始松动,一部分农民如陈奂生、黑娃、香雪、高加林、金狗开始对都市生活产生极大向往并为进城而努力,但他们的农民身份却往往成为一种绊脚石。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速度加快,更多的农民走进都市追求现代性生活成为农民工,但也正在此时,进城农民的身份焦虑更加凸显。最后,那些在城市中过上较好生活并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农村精英,其农民身份与现代性的冲突远没有结束,深植其中的农民文化身份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现代化都市中的庄之蝶、杨科们。第三部分为“身份代价与现代性陷阱”,主要讨论农民为进城所付出的身份代价,也即常用的四种进城交换手段:权力、劳力、暴力、肉体。从实际生活中看,农民身份低下主要是因为社会政治原因,因此借助社会政治权力的“魔杖”无疑是过上较好生活并提高社会地位的最快方法。在特殊的“革命”年代,高爱军依靠“革命”获取政治权力以提升他的生活与社会地位,玉米则依靠婚姻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并借这个“高枝”提高家庭地位。在搭乘权力的顺风车之外,依靠劳力进城几乎是大多数农民追求现代性的唯一选择。他们借助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给城市创造财富,同时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依靠政治权力、提供劳力这两种方式是属“善”的话,那么被卷入现代文明系统中的农民按照市场原则采取的另外两种进城方式——暴力手段与出卖肉体(包括身体器官)——则无疑是属“恶”的了。但也显然,用这两种交换方式获得的进城资格不被主流社会认可,并且往往导致使用暴力者与出卖肉体者在现代性陷阱中继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