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结核是致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时,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相应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因子分泌,直接杀伤或者激活适应性的免疫应答清除病原菌。TDM(Trehalose-6,6 dimycolate)是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糖脂成分。研究表明,TDM是巨噬细胞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最重要的病原分子模式之一。巨噬细胞能通过其细胞表面的膜蛋白Mincle和MCL特异性地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TDM,通过FcR-γ磷酸化其下游蛋白SYK,激活的SYK能够诱导Card9、Bcl10、Malt1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大量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表达。活化的免疫细胞聚集于感染部位,形成肉芽肿。释放的免疫效应分子通过直接杀伤或者激活适应性的免疫应答,最终将结核分枝杆菌清除。PKCδ是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多功能的酶,能够调控多种生化反应并参与基因的表达。研究者发现,在真菌感染机体过程中,树突状细胞识别真菌后能够激活PKCδ,并诱导Card9-Bcl10复合物的形成,磷酸化其下游的TAK1,然后活化NF-κB信号通路,最终促进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本研究主要利用PKCδ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源原代巨噬细胞。用TDM的体外合成物TDB刺激巨噬细胞,比较野生型与突变型小鼠巨噬细胞的IL-1β、IL-6等细胞因子以及NO产量在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KCδ基因敲除小鼠的巨噬细胞在接受TDB刺激后,IL-1β,IL-6等细胞因子以及NO的产量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同样在PKCδ基因敲除的巨噬细胞中,上述蛋白编码基因在转录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降。我们还将TDM制备成乳剂,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肺部组织的变化,并测量肺部炎症因子的水平。体内实验我们发现,TDM注入小鼠体内后,野生型小鼠出现厌食、体重下降等现象,并有部分小鼠死亡。七天后剥离存活小鼠肺部发现其器官体积增大,并形成明显的肺炎肉芽肿。同时裂解其肺部组织,我们发现与突变型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肺部IL-1β,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产量显著升高。相反,在实验过程中PKCδ基因敲除小鼠并未出现死亡现象,小鼠饮食和体重也未出现较大波动。剥离小鼠肺部发现其体积和形态正常,也未发现肺部肉芽肿的形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KCδ在巨噬细胞识别TDB刺激后炎症因子的分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认为PKCδ参与了TDM介导的肺炎肉芽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