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千百年来,儒家道德文化与社会礼俗相结合,共同造就了中国人温柔敦厚、和平礼让的东方古典主义的人文品格,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理想认同。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在当代,儒家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资源。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的突出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广泛的认同,导致部分民众无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症结就在于道德观念的没有及时的改变。因此,如何实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现代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当代大学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应该以优秀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迎接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道德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和谐社会发展进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市场经济引发的负面效应也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的淡化,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实惠性的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屡现,甚至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稍不顺心或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时,易于萌生轻生念头等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是我们在解决社会道德问题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深层次问题,我们的教育者可以运用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圣贤们的聪明智慧去开启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大门。在2009年的“两会”上,代表们提出要恢复“儒家思想”,让儒家思想浴火重生。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呼唤儒家德育,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思想渊源。儒家所讲求的道德理想是追求至善至美的独立人格。儒家学说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它所追求的是“立人极”,其主要目标是在探究怎样通过敦品立德而成为“至善”的“圣人”。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是“至善”,即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诚如宋儒张载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理想完美地体现在古代中国的传统学术教育之中。自孔圣首创私学以来,儒家道德理想教育在各式各样的私塾、学院之中一直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在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中,儒家道德教育无疑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它也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可资借鉴和利用的主要传统资源。儒家道德教育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的教育目标,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整体主义思想,自我教育即修身与他教(包括家庭、社会、环境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方式,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生存和长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既要立足现实,增强自立、竞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紧迫感、使命感,又要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果,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道德观念相融合,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个人品德。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本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从大学生道德状况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出发,以儒家核心思想为先导从“仁爱”、“礼治”、“孝悌”、“诚信”四个方面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后有效整合多元化的社会,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继承并发扬,是应对挑战、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儒家道德教育作相关探讨,目的是为今天的高校道德教育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