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面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如何通过环境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科研和生产的难题。对于农村来讲,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和创建优质人居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一。本研究以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以凌河镇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建设为对象,通过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价值替代法和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等建立了居住环境绿化模式分类体系、树种选择依据、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以及优化模式的景观设计,借以指导新农村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主要结论如下:
1)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树种个体效益评价通过对凌河镇新农村居住绿地的调查分析,选取了40种主要绿化树种10842株树木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在降温、增湿、降低风速、固碳释氧、吸收SO2、降低噪声等方面进行效益评价。结果显示:
在降温方面落叶阔叶乔木降温作用最为明显,常绿针叶树种次之,花灌木树种降温作用最弱;在滞尘方面,植物叶片表面粗糙程度、叶柄长短及叶片着生角度的关系,树种间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针叶树平均滞尘能力显著,平均滞尘量为1.143mg/cm2.d;落叶阔叶乔木总体上滞尘能力较灌木稍大,达0.857mg/cm2.d,灌木平均滞尘量为0.714mg/cm2.d;在固碳释氧方面,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固碳和释氧量以阔叶乔木最大,灌木日固碳和释氧能力最小,针叶树日固碳释氧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吸收SO2和降低噪声方面,绿化植物特别是落叶阔叶乔木有很强的SO2吸收能力和降噪作用,效果优于灌木,针叶树的效果最差。综上,落叶阔叶乔木树种以杨树、龙爪槐和垂柳整体效益显著,常绿针叶树以云杉、侧柏和油松表现最佳,花灌木中紫丁香、榆叶梅和紫叶小檗的效益最好。
2)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模式效益评价在绿化树种评价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居住环境的四种主要绿地类型进行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其中,庭院绿地总结了7种模式,经过定性和定量测定后,结果显示园林小品型综合效益最高,生态旅游型综合效益位居第二,也是很值得推广的一种绿化模式;其他5种绿化模式的综合效益依次为自然绿化型>果菜兼种型>林木林果型>花圃菜圃型>实用晒场型:围村林总结了4种绿地模式,其中苗圃和经济林型为更适合新农村围村林绿地的建设模式;街道绿地典型的绿地模式有4种,每种模式因地理位置和道路级别的不同各有特色,其中景观林带型兼具防护、景观和交通等功能特性,更值得推广;街旁游园为村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划分为3种绿地模式,游憩林带型、健身场地型和休闲娱乐型,游憩林带型的综合效益较高。
3)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化景观设计通过前期对凌河镇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地树种和绿化模式的效益评价,结合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理论、城乡一体化、园林景观设计等原理,并以凌河镇和新立屯村为例进行了新农村居住环境绿地的景观设计,将各种优化绿地模式运用于新农村的绿地环境建设中,直观具体的体现新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风貌,并给出该村优化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价值评价。
本研究结果对新农村人居环境绿化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和实践指导作用,但是鉴于新农村建设的差异性和广泛性,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关于效益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景观设计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