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在儿童肿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患儿尚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或死亡率;目前的化疗只能有限的延缓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很难从根本上扼制白血病细胞的复发与播散,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方法靶向治疗白血病,提高患儿总体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自噬(autophagy)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发现,自噬对肿瘤有抑制及促进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在肿瘤发生早期,自噬可通过增强自噬性细胞死亡,清除或修复受损的蛋白质或DNA,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自噬在缺血缺氧的肿瘤细胞中,通过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及蛋白质为其存活提供能量,促进肿瘤细胞逃逸,利于肿瘤细胞的长期存活。在不同的肿瘤以及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自噬的作用不同;因此,自噬与肿瘤关系密切,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方向。目前,国内外对自噬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可通过药物诱导或抑制自噬来治疗白血病,有研究发现,在儿童ALL中自噬活性增高,通过抑制自噬来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但自噬是如何诱发或抑制白血病细胞,其分子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自噬发生过程严格受自噬相关基因(Atg)调控。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大量新的自噬基因,如beclin1、ambra1、Atg3、Atg5等,检测这些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肿瘤和解决耐药的新策略。自噬体的形成是自噬的关键,依赖于两个泛素样结合系统,Atg12-Atg5共轭系统和Atg3、Atg4、Atg7、Atg8脂化系统。其中Atg3、Atg5在自噬体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Atg5在自噬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与保守蛋白Atg12结合,形成Atg12-Atg5蛋白结合系统,利于自噬体膜的延伸。Atg3在整个自噬过程起E2酶催化作用,促进Atg8与磷脂酰肌醇结合,参与自噬体形成的各阶段。通过检测Atg3及Atg5在儿童AL细胞中的表达,来推断自噬在儿童AL白血病中的作用,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及策略。目的检测初治组、缓解组、复发组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对照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BMMNC)的自噬率,同时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3、Atg5的表达情况,探讨自噬与儿童AL发生发展、复发的关系,揭示自噬相关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细胞肿瘤逃逸机制中的作用,为儿童AL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收取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区确诊AL的患儿骨髓标本74例,初治组患儿37例(男21例,女16例),中位年龄6岁(2-12岁),经化疗完全缓解组28例(男16例,女12例),中位年龄5岁(2-10岁);难治复发组9例(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6岁(2-10岁)。对照组选取非肿瘤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患儿骨髓标本28例(男1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岁(3-13岁)。各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细胞免疫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后制备玻片,于Olympus EX-7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现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率;采用RT-PCR技术检测自噬基因Atg3mRNA和Atg5mRNA的表达。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细胞自噬现象较多见,而对照组、缓解组自噬现象较少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分别为(17.07±2.31)%、(15.37±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自噬率为(3.48±1.9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显著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tg3mRNA和Atg5mRNA在初治组和难治复发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缓解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08);二者在难治复发组的表达值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1.初治组和难治复发组BMMNC的自噬活性增强,自噬相关基因Atg3mRNA、Atg5mRNA的表达均上调,揭示Atg3、Atg5基因激活诱导的自噬活性增强可能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机制有关。2.自噬活性增强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逃逸,维持白血病细胞的长久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