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原型理论解读斯坦贝克的《烦恼的冬天》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beli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文学史上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得主,国内读者熟悉他是因为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而他的另外一部小说《烦恼的冬天》,虽然没有像《愤怒的葡萄》那样给作者赢来很高的声望,但和其他的名作一样,自从问世以来就引起了评论家的广泛兴趣。然而,国内对这本书的研究还非常少,考虑到这一点,本文作者拟从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也就是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它的主要人物,主题,以及小说中另外两个物体,蛇和护身符及其它们的象征意义。 卡尔·荣格因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的提出而闻名。集体无意识,即“精神遗产”,是指人作为一个物种的经验贮藏,是人生下来就具备的一种知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叫做原型。在荣格看来,有很多种原型的存在。如果把荣格和斯坦贝克放在一起,会发现荣格致力于通过对人的大脑的探索,从理论上来研究各种原型,而斯坦贝克则力求通过生动、流行的小说来揭示各种原型的实际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讲,该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小说当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伊桑,他的妻子玛丽,和玛姬可以从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分析。在这三个人物当中,主人公伊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原型,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对他进行解剖,即阴影原型,人格面具原型以及自性原型。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之后,可以对主人公有个全面的理解,而且他道德堕落的原因也可从中找到答案。另外两个人物,玛丽和玛姬分别是大地母亲原型以及女巫原型的典型代表,所以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她们的言语及行为进行细致剖析。 除了对主要人物的探讨之外,本论文还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主题,尤其把重点放在通过阴影原型来研究人性的问题,而且得出结论,即人性的阴影原型是人性恶的根源。然而伊桑的觉醒在另一方面给读者留下的是对人性善的希望。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集中在小说中其他常见的原型上,包括蛇的原型和护身符的原型,主要目的放在对其象征意义的探讨及其对小说主题的作用上。
其他文献
《牛津英语大词典》蔚为现代西方语文学一大壮观。行世以来,英语国家学者多有臧否。本文乃循历史与词典学之视角,以二者互动机理为主线,研讨该词典编纂得失。   词典原名《基
威拉·凯瑟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我的安东妮亚》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沉潜与升现所形成的循环和人类社会中沉潜与升现所形成的对立、上升运动作为推动
以诠释文本意义为目标的诠释学文学批评,遇到了一个理论的也是实践的难题,即如何实现和判断意义诠释的有效性问题。借用美国文艺理论家赫施的说法,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具有不透明性
哈特·克莱恩(1899-1932)是美国一位著名现代诗人,1930年美国哥根哈研究基金奖的得主,排在庞德、T.S.艾略特、史蒂文斯、威廉斯之列。克莱恩聪颖好学,在短暂人生中出版了两部诗集:
语调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消除语法歧义、传达信息,还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语调在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调进行了研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