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客运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高速班车是在高速列车出现之前,地面主要的快速客运方式之一,由于其班次多、速度快,占有着相当的客运市场份额。高速列车引入之后,有一小部分原高速班车的乘客转移到高速列车,两者在不同的距离及服务水平下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目前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公路与铁路的协调关系,对高速班车、高速列车之间的竞争关系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着眼于陆路交通的高速客运体系,对公铁高速班车、高速列车两种高速客运方式进行了分担率研究。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为保证模型的精度对RP+SP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与实际符合的工程数据。然后本研究从出行者特性、交通需求特性、选择枝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出行得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地域对于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因素分析建立公铁高速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提出运用指示变量法、定性排序变量得分法、对比标度权重系数法将定性变量量化。紧接着,本研究基于共同OD点对建立了公铁高速列车、高速班车两种快速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建立将广义费差——时间差、费用差之和作为效用函数中可以被观测到的部分的分担率模型,提出了基于Excel宏(VBA)编程的最大似然函数求解方法求解模型参数。本研究以浙江省甬台温走廊上的高速班车、高速列车两种高速客运方式为依托,分别采用基于因素分析的分担率模型以及基于共同OD点对的logit模型。基于因素分析的分担率模型研究确定到站时间、月收入、职业类型、票价为影响高速列车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出行频率对于分担率基本上没有影响,并通过算例对其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同时验证了采用指标变量、定序变量定量化及对比权重法等将定性指标量化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共同OD点对的模型确定了以高速列车、高速班车在各个距离范围内的分担率,并确定以150km作为高速班车及高速列车适应出行距离的分界点。这与国外研究中高速列车的适应距离为200km-500km、高速班车的适应距离为200km以下的结论基本一致。并且,适应出行距离的结论验证了基于因素分析的分担率模型的算例的正确性。最后,在实例应用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速班车客运发展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