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极海冰近年来面积大幅度缩减,海冰消融为北极资源的开发和北极航道的通航提供了条件,由此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北极海洋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保护北极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目前北极海洋环境的保护主要法律依据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公约、区域和双边协定以及北极沿岸国国内法,大量的法律文件在适用中存在重叠、冲突的情况,使得北极海洋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虽然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到北极海洋环境的保护,但由于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适用于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随着人类活动愈加频繁,急需一个全面有效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因而,研究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问题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北极海洋环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第一部分对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进行界定。明确了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概念,并比较了北极的海洋环境保护与其他海洋环境保护的异同,进而得出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特殊性,主要包括北极海洋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法律地位的复杂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海洋法公约》在北极的适用。论述了一方面公约作为权威性法律在北极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冰封条款”对沿海国的权利义务进行了特殊塑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公约本身的局限性和“冰封条款”的模糊性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建议。第三部分对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有法律机制包括全球化的国际法机制、区域合作的法律机制和北极国家的国内法机制,这三个层次的法律机制共同构成北极海洋环境治保护的法律体系。梳理了现有法律机制存在的不足,指出模仿《南极条约》模式在北极海域适用具有不可行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构想。第四部分根据《中国的北极政策》的发布,对中国参与北极海洋环境保护进行探讨,明确中国参与北极海洋环境保护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国际方面,中国要充分利用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身份,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环境的保护。国内方面,依据已经生效的《极地规则》,中国要加快相关立法以保障未来更加频繁的北极活动。
其他文献
定西市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能源有限,投资环境相对较差,正常融资难度很大.充分利用有限财政资源,通过融资担保机构按倍数放大,争取更多银行信贷资金以实现融资目的就
多属性群决策主要研究专家群体根据属性指标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排序。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由于专家们的教育背景、文化知识、经验、表达方式的制约,针对一些定性的属性,专家们往往难以精确地定量地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通常给出区间数和模糊语言等评价信息。针对上述具有不同类型属性值评价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参与决策的专家往往给出关于方案的总体评价,例如,偏好序。如何基于不同类型属性值评价信息与专家给出的方案偏好序
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单链非编码RNA,其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miRNA研究领域迄今为止经历了三次突破:第一个阶段
建筑外墙面的污染,尤其是不均匀污染是影响建筑立面观感及耐久性的重要原因.只要我们了解这种污染的成因,从外装饰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上创造条件,就可以避免或减
随着近几年船舶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对于船舶的安全问题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以过去重大海难事故为教训。以国际海事机构(IMO)为主导.正在制定相关的国
<正>怀着一腔热情,在教学一线坚持摸索,不断尝试,感想很多,收获也不少,曾因失败而沮丧,也曾因收获而欣喜,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努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
会议
一条洁白狭小的走廊里,送走了一个夜晚又一个白昼;叠印着多少辛勤的脚步,奉献精神谱就了一缕缕动人的音符。辛勤的泉水返青了霜染的枯树,温馨的微笑抚平了断裂的痛苦;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面对着大量的基因组的完全测序及各种问题的涌现,人们期望低成本的序列比较分析工具能够更精准、更快速的分析和预测序列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降低用实
前期研究发现化学小分子SP600125能够诱导鱼类细胞发生多倍化并成功获得稳定的同源四倍体鲫鱼细胞系。为进一步了解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RNA-seq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队伍。当前,新形势、新常态下,如何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是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国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