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施秉县种植太子参已有二十年多年的历史,由于土地有限而常连作,导致连作障碍加重,太子参病虫害频发,尤其是连作导致根腐病病情加重,严重影响太子参的产量和品质。有关太子参连作障碍已经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太子参根腐病病原鉴定、连作对土壤养分、经济性状及根腐病的影响、连作对太子参碳、氮代谢的影响、连作对植株防御酶活性影响、连作对太子参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揭示了连作地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的生理生化及微生态机制,为解决连作所致的根腐病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太子参根腐病的病原鉴定从感病太子参块根上分离到的疑似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经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DNA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连作对土壤养分、太子参经济性状及根腐病发生的影响随着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根腐病逐渐加重,发病率与连作年限呈正相关;全钾及pH值下降;有效磷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都在发病严重的5年种植地有最大值;其块根的经济性状(茎粗、单根重、产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多糖含量也是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3.连作对太子参碳、氮代谢的影响在同一连作地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在开花盛期(A期)总的趋势是高于结实灌浆期(B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在A期低于B期,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在不同连作地B期中,可溶性糖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脯氨酸、蛋白质含量及几丁质酶活性总体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4.连作对太子参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在根腐病发病前,不同连作地叶片防御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在根腐病发病后,不同种植地块根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寄主感病前PPO、POD、PAL和CAT活性高于感病后的活性,SOD则是感病后活性升高。5.连作对太子参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可培养真菌数量逐渐增加,其中真菌的优势类群有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等;可培养细菌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优势细菌类群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等;可培养放线菌数在前四个连作地变化不明显,到第5年种植地就急速增加,其中优势菌种有6株,分别为玫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chromogenes),黄灰链霉菌(S.flavogriseus),雪白链霉菌(S.niveus),纤维素链霉菌(S.cellulosae),沙阿霉素链霉菌(S.zaomyceticus),橄榄产色链霉菌(S.olivochromogenes)。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增高,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土壤中真菌数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