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肠组织IL-6、MCP-1影响的机制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构建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模型,应用中药灰树花多糖成分低、中、高三个药液浓度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及一般状态、胸腺指数与脾指数、小肠黏膜组织形态、TLR4-My D88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以及IL-6、MCP-1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的干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为临床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20只昆明种SPF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模型组(B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简称脾虚感染组,C组)、灰树花多糖低剂量治疗组(简称灰树花低剂量组,D组),灰树花多糖中剂量治疗组(简称灰树花中剂量组,E组)、灰树花多糖高剂量治疗组(简称灰树花高剂量组,F组)。预养一周后,除A组外,其余五组采取疲劳过度法+饮食失节法制备脾虚证模型,连续造模14天。实验第15天(造模成功后),C、D、E、F组小鼠灌胃白色念珠菌悬液(2×10~8CFU/m L,0.2m L/10g体质量),A、B组小鼠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实验第16天(灌胃菌液后次日),D、E、F组小鼠分别灌胃灰树花多糖低、中、高浓度药液(5mg/kg、10mg/kg和20mg/kg),0.2m L/10g体质量,持续灌胃7天,其他各组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在造模和药物干预期间内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和一般状态。实验第22天处死小鼠,完整摘取各组小鼠胸腺及脾脏并测定其重量;摘取各组小鼠小肠组织约1cm,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形态改变;采用RT-q PCR法测定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TLR4、My D88、NF-κB m 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中IL-6、MCP-1含量。结果:1.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体质量和一般状态的影响实验第1天,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活动情况良好。实验第14天(造模结束),除未进行干预的A组外,其他各造模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小鼠出现体型消瘦、毛色枯槁、蜷缩聚堆、反应迟钝、少食、胆怯等表现。实验第22天(即给药第7天),与A组相比,D、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不明显,小鼠进食饮水基本恢复,活动量有所增加;B、C、F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走路摇晃无力甚至站立困难,C组小鼠最为严重。2.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实验第22天,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只有C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E、F组小鼠胸腺指数均增高(P<0.01或P<0.05),但D、E、F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且只有F组小鼠脾指数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3.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实验第22天,光镜下观察,A组小鼠小肠黏膜完整,绒毛排列整齐,肌层薄厚均匀适中。B组小鼠与A组相比差别并不显著,偶见小肠绒毛排列不整齐。C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缺失甚至断裂、间距增大、排列不整齐、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出现间质疏松水肿甚至有肠黏膜脱落。三组药物治疗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有缓解趋势,D、F组仍可见到一些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的情况,而E组小鼠小肠组织形态已接近于正常组。4.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肠组织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第22天,与A组比较,除B组外,C、D、F组小鼠肠组织TLR4、My D88、NF-κB m 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而E组小鼠只有TLR4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B组比较,C、D、E、F组小鼠肠组织TLR4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D、F组小鼠肠组织My D88、NF-κB m RNA表达水平均也显著升高(P<0.01);与C组比较,D、E、F组小鼠肠组织TLR4、My D88、NF-κB m 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5),其中E组下降最为显著;与D、F组比较,E组小鼠肠组织TLR4、My D88、NF-κB m 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5),而D、F组无统计学差异。5.灰树花多糖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肠组织IL-6、MCP-1含量的影响实验第22天,与A组比较,只有B组小鼠肠组织IL-6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小鼠肠组织IL-6、MCP-1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组小鼠肠组织IL-6、MCP-1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而D、F组小鼠肠组织只有IL-6的含量升高(P<0.05);与C组比较,D、E、F组小鼠肠组织IL-6、MCP-1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D组比较,E组小鼠肠组织IL-6、MCP-1的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F组小鼠肠组织MCP-1的含量降低(P<0.05);与E组比较,F组小鼠肠组织IL-6的含量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灰树花多糖可增加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体质量,改善其一般状态,促进肠道炎症损伤恢复。2.灰树花多糖可通过下调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肠组织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降低肠组织IL-6和MCP-1含量。
其他文献
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各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我国的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的水污染处理方法。光催化技术因为成本低,安全性高,无毒,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睐。MOF-808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且有一定的导电性,可作为光催化的载体,但由于其带隙值过宽,在可见光下难以被激发,电子-空穴复合率高,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产生。本文通过负载
学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郭恩绵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材料与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郭恩绵教授门诊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的病例进行收集,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舌苔脉象、所用处方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双人录入,对各项结果进行频数统计,并利用软件对组方规律及新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录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门诊病历186例,
学位
目的:本文对《伤寒论》中所涉及的温热药物、含有温热药物的方剂及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梳理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运用温热药物的经验,探析其规律、特点,归纳总结其辨治特色,继承和发扬仲景运用温热药物的精髓,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统计法,依据《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所记载的药物性味为依据,筛选出性味属“大热”、“热”、“微热”、“大温”、“温”、“微
学位
目的:梳理探讨左韬教授从脾肾论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学术见解,总结其临床经验;以五大数据库为载体,借助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寻针灸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腧穴优选、配伍规律,以及常见中医证型、近视类型。“左氏学说”与“普遍规律”相结合,以优化针灸处方,为临床提供思路及参考。材料与方法:1.跟诊学习导师的诊疗思路、参加导师开展的学术讲座、阅读导师参与编写的专著及发表的文献。在导师的指导下,梳理探讨
学位
目的:本文通过整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与吴茱萸汤方证相关的条文,并结合后世医家的论述阐释和现代临床医案数据统计,进而深入探讨本方的辨证特点、用药规律及疾病运用范畴,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第一部分,以宋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蓝本,摘取两书中与吴茱萸汤证相关的条文,并结合后世医家的注解,探析本方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因病机、主症、病位、方药、类似方证及争议问题。第二部分,收集后世医家
学位
本试验旨在探讨2种类型饲粮碳源在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饲粮碳氮比条件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选用遗传背景相同、同一批次、发育正常、体尺及体重(体重约为11.33 mg/头)一致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45 000头,随机分为2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0头虫。同时,以花生粕为氮素原料,添加由易生物利用碳源葡萄糖和难生物利用碳源木屑组成的5种不同比
期刊
报纸
目的:桂枝汤出于张仲景《伤寒论》,历代医家对其理、法、方、药各有见地。本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古今医家对其方证认识的异同,总结其证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此方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归纳总结等文献学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于桂枝汤的应用;及以爱如生《中医典海》软件(初集,本地版)作为检索工具,筛选国内历代医家研究和使用桂枝汤的相关文献,并结合
学位
目的: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从miRNAs调控Wn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角度探究补肾健脾方及其拆方防治尾吊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Wistar大鼠80只,雄性,6周龄,体重200±20g,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每组16只,单笼饲养。根据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给大鼠灌胃给药,健脾方生药量为2.43g/kg,补肾方生药量为3.24g/kg,补肾健脾方
学位
目的:本实验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丹栀逍遥散抑制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提供丹栀逍遥散防治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参考。材料与方法:1.观察丹栀逍遥散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裸鼠的影响SPF级6周龄BALB/c-nu雌性裸鼠40只,进行适应性常规喂养7d后,将对数生长期稳转MDA-MB-231-GFP细胞悬液(密度为5×10~5/ml)接种于裸鼠乳房脂肪垫下,建立肿瘤模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