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光学性质与发光器件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无机铅卤钙钛矿量子点CsPbX3(X=Cl,Br,I)PQDs由于其制备方法简单、吸收截面大、荧光量子效率(PLQY)高、发射谱线窄、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等光电器件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尽管近些年对于铅卤PQDs的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这种材料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由于铅卤钙钛矿材料的离子特性,不同卤素成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阴离子交换反应,因此很难在这种材料中实现白光发射;其次,相对于PLQY高于90%的绿光和红光来说,蓝紫光的CsPbCl3PQDs以及CsPb(Cl/Br)3PQDs的PLQY依旧很低。除此之外,尽管这种铅卤PQDs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显示应用材料,但目前为止,基于PQDs的发光二极管(PQD-LEDs)的EQE远低于OLED以及Ⅲ-Ⅴ族量子点LED,对于如何提升PQD-LEDs的性能,也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最后,由于含有毒性的铅元素的存在,铅卤PQDs的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围绕着如何在钙钛矿量子点中实现白光发射,以及如何提高基于全无机PQDs的器件效率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我们首次利用热注入法制备了双离子Bi3+/Mn2+共掺杂CsPbCl3PQDs。得益于CsPbCl3PQDs与Bi3+和Mn2+离子之间有效的能量传递,通过调节掺杂离子浓度,共掺杂的量子点在365 nm紫外激发下产生了色温(CCT)从19000 K到4250 K的可调发射。最后,利用CsPbCl3PQDs的激子跃迁与Bi3+和Mn2+离子的本征发射之间的协同作用,在Bi3+/Mn2+离子共掺杂CsPbCl3PQDs中形成了白光发射,所对应的CIE色坐标为(0.33,0.29)。(2)利用PQDs的量子尺寸效应,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不同尺寸的CsPbBr3PQDs,通过带隙工程方法得到了量子效率为72%的蓝光发射CsPbBr3PQDs。此外,利用低温合成技术构建了单分散的PQDs@SiO2复合材料。这使得量子点的性能即使在潮湿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最后,制备的PQDs@SiO2复合材料作为防伪PQD油墨一种印刷技术,所获得的图案在紫外灯照射下会发出不同的颜色的光。除此之外,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与365 nm紫外芯片结合,得到了色坐标为(0.33,0.38)和流明效率为32.5 lm W-1的白光发光器件(WLED),展示了它们在固态照明应用中的潜力。(3)通过控制合成温度,制备的0D无铅化的K3SbCl6钙钛矿纳米晶(PNCs),且呈现出以440 nm为中心的蓝色发射,最高的PLQY为22.3%。进一步将Mn2+离子掺杂到0D无铅K3SbCl6PNCs,导致附加红光发射归因于本征Mn2+离子的跃迁(4T1-6A1)。通过控制Mn2+离子掺杂浓度,实现了PLQY为37.2%的白光发射。最后,分别将Mn2+-K3SbCl6PNCs与商用365 nm紫外光芯片相结合制备了CIE分别为(0.29,0.28),(0.32,0.30)和(0.35,0.30)的WLED。制备的WLED的CCT从8173 K调制到4779 K,显色指数(CRI)超过80。这些结果为0D无铅化PNCs在照明和激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契机。(4)以氯化苯乙铵(PEACl)修饰的CsPb(Cl/Br)3PQDs为基础,我们制备了高性能蓝光PQD-LED。首先,在常规的热注射合成过程中引入一定量的PEACl的乙醇溶液,合成了PEA-CsPbCl3PQDs。我们的合成的优点在于不仅使CsPbCl3PQDs的Cl空位通过引入前体得到了有效的修饰,而且覆盖在CsPbCl3PQDs表面的部分长链有机配体(OLA)也同时被较短的PEACl取代。因此,获得了波长为410 nm、PLQY为62.3%的PEA-CsPbCl3PQDs。此外,为了满足显示应用的要求,我们在室温下用Br-交换Cl-,精确地控制了460-470 nm的蓝光发射,其中470 nm处的最大PLQY为82.4%。最后,制备了基于PEA-CsPb(Cl/Br)3PQDs的发光二极管(PQD-LED),发射中心波长分别为462,465,468和470 nm。所得到的PQD-LED最大EQE为2.15%,亮度为620 cd/m2,在满足实际显示应用的蓝光PQD-LED提供了最高的亮度值。(5)我们报道了一种利用金纳米球(Au NS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来提高PQD-LED性能的方法。它是通过将Au NS层引入到Ca2+-CsPbBr3PQD-LEDs的电子传输层中来完成的,其中Au NSs的直径和Au NSs的间距以及Ca2+-CsPbBr3PQDs和Au NSs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距离已经根据时域有限差分(FDTD)的初步理论模拟而被精确调制。此外,钙钛矿发光层的光致发光性能也通过钙离子的钝化得到提高。基于上述协同效应,Ca2+-CsPbBr3PQDs层在515 nm处的PLQY从31.5%显著提高到73.3%。此外,还研究了钙钛矿型NC-LEDs的载流子输运过程,结果表明,在电子输运层中引入Au NSs层可以显著改善器件的载流子注射平衡。基于以上的协同作用,绿色PQD-LEDs的亮度从16824 cd/m2提高到63931 cd/m2,EQE从4.2%提高到10.5%。亮度提升了3.8倍,EQE提升了2.5倍。这是目前基于LSPR效应的PQD-LEDs中提升效果最佳值。
其他文献
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近年来获得了极大关注和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平板显示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而具有低能耗、光色健康环保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OLED)未来固态照明技术的应用中亦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非常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固态照明技术。目前WOLED的主要性能如效率、亮度等指标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水平,但针对固态照明
众所周知,鱼群、蚁群、鸟群以及菌落等生物群体可以展现出群体运动行为,这种群体行为并没有全局信息的引导,仅依靠个体之间信息的交流便可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为了研究和模拟这种运动,学者们提出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模型,考虑在有限的局部信息和简单的控制规则下智能体的协同运动。作为一种分布式控制,多智能体之间的协同运动方式在诸如无人机飞行和智能机器人编队等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
有机半导体凭借简单的低温加工工艺和良好的机械柔性,为生产低成本的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也为丰富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手段。目前,电子传输(n-型)材料的发展滞后于空穴传输(p-型)材料,所以提高电子传输性能和丰富n-型材料的种类是发展n-型和双极性型材料的关键。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影响n-型材料传输性能的微观因素并加以改善,从而获得高性能的n-型和双极性型材料。以n-型材料为研究对
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OLEDs)技术被美籍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博士于1987年报道后受到了科研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OLED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照明设备、医疗等领域。OLEDs技术的核心是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代以Alq3为代表的传统荧光材料,仅利用了25%的单线态激子发光,理论最大外量子效率低;第二代以Ir、Pt等配合物为代表的磷光材料,在重原子
强激光与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包含了许多高阶非线性物理现象,人们对这些新奇的强场物理现象进行了广泛地探索与深入地研究。电离是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之一,电离电子的动量分布中包含了许多电子动力学信息以及物质结构信息。因此,光电子动量分布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组合圆偏振激光作用下氢原子和氦离子的光电子动量分布,具体内容概括如下:(1)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研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因其高效率、低功耗、自发光、柔性等优点,在固态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荧光-磷光混合型WOLEDs,兼具荧光材料的低成本、稳定性和磷光材料的高效率的特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白光器件结构。为了实现该类器件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进一步通过材料创新和器件优化等方法简化器件结构、提升器件效率、降低效率滚降、提高白光品质。混合型WOLEDs中的关键因素是蓝色荧光材料。蓝
【目的】探讨大空间尺度上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生长-防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全球环境变化下的入侵群落动态预测及入侵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21°N~37°N范围内分别设置72个面积为10 m×10 m的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水、陆生境各36个),测定样地中空心莲子草的氮平衡指数(Nitrogen balance index,
随着超强、超短激光脉冲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引起强场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实验上观察到了多光子电离、隧穿电离、高次谐波发射和分子解离等强场物理现象。其中,高次谐波是潜在的可调谐的相干极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的桌面光源,在相干衍射成像、超快全息术和超高时间分辨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分子比原子结构更为复杂,具有额外的自由度和对称性,分子的高次谐波表现出更丰富的特性,为人们进一步
随着激光进入人们的视野,强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现象。高次谐波是一种非微扰的高阶非线性辐射。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次谐波发射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它可以用来制备阿秒脉冲和X射线光源,进而用来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追踪物质中电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所以无论在实验上还是在理论计算上都是一个热门课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人们致力于气体高次谐波的研究。尽管其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气体高次
高精密化和微型化是现代高尖端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作为其中关键技术之一的精密驱动技术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传统驱动技术虽易实现大行程、高承载、高速,但其精度很难达到高精尖领域要求的微纳米级,而且难以实现微小型化与轻量化。压电驱动器作为新型精密驱动器,具备精度高、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能耗低、操作稳定、不受电磁干扰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生物细胞工程、显微操作、超精密加工/装配、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