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基于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各自的学校开展起了不同的教学改革,探索富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教学改革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去除那些陈旧的、不合理的成分,增添创新的、合理且符合科学规律的成分,使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中,涌现出了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慕课、走班制等教学改革案例,其中山东杜郎口和洋思中学开展的导学案教学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学校纷纷效仿学习,一时间兴起了一种导学案教学改革风尚,被称为“洋思现象”。但是,任何成功的教学改革被引进到一所新的学校进行借鉴学习的时候,都必须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实施,不能完全照搬,否则这样的教学改革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注定不能成功。那么,普通的公立小学在开展教学改革,尤其是开展外发内生型教学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外来经验进行“本土化”?在教学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他们的态度和做法又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双流区S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找到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实施的可行性路径。本文在参考和借鉴基础教育改革和导学案教学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支持联盟框架理论,并在分析的时候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同时运用Nvivo11.0分析工具,对双流区S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的各个阶段、人群的态度和做法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访谈法收集了双流区S小学的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的相关资料,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我同时运用Nvivo11.0分析工具对资料进编码和分析,直到理论饱和。最后提取出了四个核心范畴:改革预期、改革态度、改革执行和改革效果,及其下属的14各主范畴:良好预期、不好预期、反对教学改革、很支持教学改革、支持教学改革、培训较少、有学习培训、不会运用、灵活运用、改革中的问题、改革效果良好、考核方式、考核效果、调控方式。最后,通过分析双流区S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类似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改革符合学校实际,切忌盲目跟风;决策时多进行调研,倾听教师心声;全面关注参改教师,加强系统培训;重点关注教师心态,做好沟通工作;重视考核评估工作,提升教改质量;调控方式要多样化,效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