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在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金融自由化和石油危机的强烈冲击下,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会计理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金融工具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恰当性,金融工具计量问题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工具以及公允价值的研究的深入开展,对金融工具的计量越来越多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突破混合计量的模式,推行完全的公允价值。本文首先从公允价值定义辨析入手,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迎合了会计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为在金融工具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全文从第三章开始转入了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问题的探讨。该部分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进行了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相关规定,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对金融工具而言最佳的计量模式是什么?现行的混合计量模式存在怎样的缺陷?现行的金融工具准则为弥补这些缺陷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推行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需要解决哪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问题?美国FASB和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准则或其讨论稿等能否进一步推动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第五章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伊秋、巴斯等人对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工具而言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优势,更有实践结果的支持,最终得出了完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金融工具计量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在达到此终极目标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如何列示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增加哪些内容的披露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们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有赖于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成熟,也离不开对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混合计量模式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