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是指在岩溶石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背景条件下,由于自然演化并叠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导致植被遭受破坏、土层严重流失而引起基岩逐步裸露的生态退化、地表呈现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岩溶石山最发育的地区,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作为此次石漠化调查区,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具有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最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研究区发育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区内构造形迹相对简单。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自动解译遥感影像图和人工修改相结合方式对石漠化进行调查,大大提高了石漠化调查的效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计算机自动识别与人机交互解译可以得出工作区石漠化面积为385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4%,石漠化灾害较为严重。2、构造对石漠化的发生起到了控制作用。大地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域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出露,最终也控制了石漠化发育的走向;区内褶皱特别是背斜的发育使区内大面积出露石炭系灰岩,石漠化灾害严重;新构造的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浅凹和突起对石漠化产生了减弱或加强的作用。浅凹(地堑)中因第四系沉积作用而相对降低了石漠化发生的机率;凸起地区则因相对高差加大,剥蚀作用增强而相对的加重了石漠化灾害。3、地层对石漠化发生率起到决定作用。不同的地层特性也影响到了石漠化的发生比率。二叠系与石炭系的地层石漠化发生率最高,三叠系次之,泥盆系最低,这与各地层中碳酸盐岩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的不同有关: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白云岩中发生率近40%,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发生率不足20%。4、石漠化的发生是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为石漠化发生的大背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重了石漠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