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形成了中国最大面积的寒旱区,铸就了环境脆弱的天然本底,形成了青海省环境脆弱度高、空间结构合理度和区位优势差的自然基础,是影响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先天制约因素。自然基础在短时间尺度内可看作一个定量,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一个变量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成为了关键因素。
本研究应用人口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青海省实际的人口状况,选取人口的数量、素质、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等对青海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指标,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它们的现状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青海省虽然人口数量小,国土面积大,但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人口的承载力比较低,实际能够承载人口的地区分布不均,青海实际情况已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长期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人口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使得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小;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度在全国各省区中最高,使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受到严重影响;青海省尽管不是民族自治区,但自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受教育程度偏低,对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增长过快和低素质的人口、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人口容量的超载,引发对生存资源需求的增加,这种对生存资源需求的增加刺激人们大肆开发资源,从而导致了生态失衡。人口与SD系统各因子相互作用时有其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口分母效应和人口容量效应上。人口对自然单因子的作用强烈,其作用不仅仅是用量能衡量的,往往引发整个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并由此引起的生态退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
由于青海人口数量小,在空间上给人以“地广人稀、地大物博”的印象,再加之人均占有资源和土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容易使人误以为青海现在和潜在的生存空间都比较大,但实际上已经远非如此。为了走出这个误区,本文剖析青海省人口现状及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影响,旨在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寻找出青海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思路。这对于加快青海省经济进程,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