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双相不铸钢S32750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蚀性以及优越的焊接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与拥有相近性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材料相比,由于在成分上以氮代镍,具有成本优势,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同时,双相不锈钢的设计使用寿命长,服役周期成本低。该类合金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品船、油气田、烟气脱硫、海水淡化等工业领域中,市场潜力巨大。S32750属于第三代双相不锈钢,是超级双相不锈钢的典型代表。该合金具有比普通双相不锈钢更高的铬、钼、镍以及氮含量,点蚀当量数可达40,适用于海水热交换器、深海油气开采等极端环境。由于S32750化学成分和铸态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热变形条件下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力学性能和软化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使S32750热轧钢卷易出现边裂和表面裂纹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成为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另外,S32750连铸坯轧制成为钢板后,在后续中温热处理(600~1000℃)和高温热处理(1100~1250℃)过程中存在组织转变复杂以及合金元素在两相中再分配等问题,引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恶化,导致断带等生产事故以及产品失效。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铸态S32750的热变形行为、微观组织和织构变化规律以及两相的动态软化机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S32750热轧板中第二相的析出行为、形核机制以及对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分析了铸态S32750的热变形行为,阐明了热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与动态软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1~25 s-1、真应变为1.0的条件下,铸态S32750的热变形行为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两相组织的耦合作用导致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不同形态。在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低时,流变曲线表现出“类屈服平台”特征;当应变速率较高或变形温度较高、应变速率较低时,流变曲线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通过建立热变形本构方程,并构建热加工图,优化了铸态S32750的热加工区间。2、变形温度较低时,奥氏体相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软化机制转变为非连续动态再结晶,且奥氏体相的再结晶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典型的再结晶织构为立方织构,但强度较弱。铁素体相的动态软化方式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再结晶比例在各变形条件下均维持在60%左右;再结晶织构主要为立方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且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织构的强度增大,并向旋转立方织构集中。根据热加工图及组织转变的研究结果,提高变形温度,增大高温下的应变速率与应变量,有利于铸态S32750的高温变形。3、研究了S32750热轧钢板中Cr2N、χ相和σ相三种第二相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行为,揭示了金属间化合物χ相的析出机制,并阐明了多种析出相对S327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650~750℃时效60min内,铁素体晶界片层状Cr2N为主要的析出相。σ相主要在800~1000℃析出,析出数量远大于χ相和Cr2N。χ相的析出温度范围为650~850℃,其析出机制具有很强的温度依赖性。在650℃和700℃时效,χ相以均匀形核的方式在铁素体相内部形核长大,形态为透镜状;χ相与铁素体之间为非共格界面,符合位向关系(200)χ∥(101)ferrite,[013]χ∥[111]ferrite,应变能为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在800℃和850℃时效,χ相以Cr2N为核心形核并长大,方式为非均匀形核,形态为颗粒状;χ相与铁素体之间为半共格界面,符合位向关系(1010)Cr2N∥(110)χ∥(110)ferrite,[1211]Cr2N∥[111]χ∥[111]ferrite,界面能为相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形核驱动力是导致不同温度下χ相的形核机制发生变化的原因。4、第二相均不同程度的恶化S32750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影响程度与第二相的数量、形态和分布密切相关。晶界Cr2N降低材料的塑性,χ相使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降低,而σ相显著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大大降低塑性。当σ相析出量小于5%时,晶界片层状Cr2N是影响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断口呈沿晶特征。σ相析出量大于5%后,韧性急剧降低,断口呈脆性解理特征,σ相成为影响冲击性能的关键因素。5、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在1100~1250℃保温并以不同方式冷却后,淬火氮化物有Cr2N和CrN两种类型,高温、快冷会促进淬火氮化物的析出。由于高温下合金元素的再分配,氮元素在铁素体相内过饱和,因此氮化物在高于平衡析出温度时即产生了形核驱动力,导致其在冷却过程中析出。淬火氮化物对S32750的拉伸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强度和塑性与固溶态相当;对冲击性能的影响较小,1100℃和1150℃保温时,冷却方式对冲击韧性几乎无影响,冲击功约为250 J,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韧性逐渐降低,空冷样品的降低幅度小于水冷样品的降低幅度,1250℃水冷样品的冲击功为173 J;对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无氮化物析出的样品中,临界点蚀温度可达90℃左右。当铁素体中析出淬火氮化物后,样品的临界点蚀温度开始降低,1250℃水冷时仅为46℃。基于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太钢在S32750热连轧卷板开发过程中所遇到表面和边部裂纹等问题,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为用户使用过程中对该钢种加热履历的控制提供了具体有效的理论数据。
其他文献
低温变形后镁合金动态再结晶(DRX)晶粒细小,但DRX率较低,无法实现强度和塑性的良好匹配。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微米SiCp能够促进镁合金DRX形核的思想,研究了颗粒周围变形区(PDZ)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微量SiCp及SiCp周围PDZ尺寸作用下Mg-5Zn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阐明了SiCp及PDZ尺寸对Mg-5Zn合金DRX和动态析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量SiCp
近年来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已发展为多层次、跨尺度本构模型的建立,大致可分为宏观唯象本构和微细观本构。综合考虑工程问题的计算规模及成本,工程领域多采用唯象本构模型。建立一个能精确且客观地反映材料本质属性的唯象本构是工程问题可靠性分析的基础。AZ31B轧制镁合金由于其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且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通过轧制加工的AZ31B板材由于晶粒的取向性造成明显的各向异性力
安全环保高效地回收煤炭资源,且广泛适用于保水开采、“三下”开采等特殊开采环境,并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对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煤炭企业经济成本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长壁采煤法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有待提高,传统条带采煤法存在回采率低等缺陷,完全充填开采具有生产成本高等缺陷。若能将上述传统采煤方法的优点结合,尽可能规避其缺陷,产生一种新的地下支撑方法和采煤方法,则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水平。鉴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地质条件的逐渐复杂化,大量复杂困难巷道相继出现,给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困扰。全长锚固系统作为锚杆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理解其力学行为和承载特性对复杂困难巷道的围岩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总结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试验探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全长锚固系统的力学行为和承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锚固系统的承载特性,系统分析了锚固界面承载的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矿物组成复杂且嵌布粒度细,磁选精矿往往需要利用反浮选进一步脱硅后,才能满足冶金的需要。目前利用反浮选工艺“提铁降硅”已成为选矿厂的必备环节,其技术关键主要是反浮选药剂的开发与应用。铁矿反浮选常采用的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因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凝固点高,常将其配制成十二胺盐酸盐或十二胺醋酸盐使用,盐酸和醋酸存储困难、药剂配制过程不便、产生的泡沫发粘且长时间难以破裂,造成水和药剂
提到洞穴,对于拥有各种各样洞穴的中国来说,并不是特别稀奇,但是,有一种洞穴在我国却是极其罕见的,这种洞穴就是"海洋蓝洞"。海洋蓝洞如同深蓝色的眼睛一般镶嵌在广袤无垠的海面上。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海洋蓝洞展开了各种猜测,而这些猜测使海洋蓝洞变得更加神秘。那么,海洋蓝洞究竟是什么?海洋蓝洞里面有什么?海洋蓝洞危险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海洋蓝洞的神秘面纱吧!
期刊
不锈钢的使役性能和耐蚀性由所在环境腐蚀行为决定,其优异耐腐蚀性依赖于表面形成的仅有几纳米厚的钝化膜。钝化膜构成以Cr2O3为主,避免了环境介质对金属表面的侵蚀,因此研究钝化膜组成、结构及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原子层次构建了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Cr2O3表面结构模型,分析H2O、Cl介质吸附于钝化膜Cr2O3表面时,对Cr2O3表面稳定性的影响及腐蚀机制;基于高性能奥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高效清洁利用煤炭资源势在必行。煤泥水作为煤炭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有效的煤泥水固液分离技术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研究了化学助滤剂及骨架构建体助滤剂对煤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物理化学复合助滤剂以进一步改善煤泥脱水效果。其次,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子模拟、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等手段揭示了助滤剂与煤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镁及镁合金具有独特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接近人骨的弹性模量等优点,在生物医用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在植入人体后,其过快的腐蚀速率往往会导致局部碱化发炎,破坏植入材料的机械完整性,不能确保其在服役期间正常使用,这极大程度地限制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目前,具有长周期结构(LPSO)的Mg-Zn-Y系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微合金化是进一步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水力压裂在岩性与结构复杂、黏土类矿物含量高、塑性强的煤系复合储层中遇到层界面时,裂缝易出现钝化、“T”型或“工”字型扩展等难穿层问题,提出了采用具有压力峰值高、压力传递速度快的高能气体冲击压裂方法进行穿层压裂的研究思路。重点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煤系复合储层的地质条件、高能气体冲击参量及其对冲击压裂缝穿层扩展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研究成果将为煤系复合储层穿层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