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货币政策以来,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货币政策当局及大部分学者对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都非常感兴趣,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所有人都期望的。只有掌握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特征及规律,才能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宏观经济总是向给我们抛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调控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时,是否具有非线性?又具有怎么的非线性特征?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政策制定者意义重大。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有学者通过利用非线性科学来解释经济问题,并且一直到今天仍然很受欢迎。在众多的非线性理论模型中,STR模型因具有一套可操作的设定检验过程,并能应用在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中而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通过概述西方经典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成从货币传导途径角度考虑与从信贷传导途径角度考虑两种传导机制。并通过建立ST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分别探究两种途径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非线性特征,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重要贡献度。我国中介目标在不同的增长率的情况下,会使得货币政策传导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增长率较低的时候,货币政策传导表现出线性关系,增长率较高的时候,货币政策传导表现出非线性关系,并且货币渠道比信贷渠道要更容易出现非线性关系。(2)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宏观经济发展动态较为敏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必要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并且与信贷渠道相比,中国人民银行更倾向于采取货币途径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3)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最终都能够向着与政策实施目标相同的方向发展,并且具有一定时滞性,具体来说,信贷渠道的时滞性要高于货币渠道的时滞性。基于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而认为我国必须同时重视货币渠道角度与信贷渠道角度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运用货币渠道政策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渠道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在调控宏观经济时,建立以货币调控为主,信贷调控为辅的货币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