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肠梗阻导管出现并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已有近100年的时间,现已成为急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国内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肯定了肠梗阻导管对于急性肠梗阻的疗效。传统的肠梗阻导管置入方法为在DSA透视机下,配合导丝引导,将导管置入小肠。在置管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导丝与管腔之间的摩擦力会明显增大,而且插管过程中会遇到小肠粘膜皱襞阻挡,这些因素导致操作者往往仅将导管头端置入十二指肠或通过十二指肠悬韧带,置入空肠上段即停止操作,导管头端并没有充分接近梗阻部位。虽然导管可以随肠蠕动下行,但因为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应用止疼药等原因,患者往往合并肠动力障碍,使导管下行受阻,减压效果不理想。针对肠梗阻导管置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采用了斑马导丝、数字平板机等设备,改进置管方法,置管深度大幅度提高,最深可达265cm,减压效果也明显提高。目的研究深度置管方法与传统置管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肠梗阻并行经鼻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的患者共183例。95例接受深度置管方法置入导管,88例接受传统置管方法(对照组)。对照不同置管方法对急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1、深度置管组平均置管深度明显大于传统置管组,P<0.01;2、置管完成后24小时,深度置管组引流量明显多于传统置管组,P<0.01;术后24、48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置管组,且48小时腹痛缓解率明显增高,P<0.01;置管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立位平片缓解时间也短于传统置管组,P<0.05;置管术后24、48小时,排气排便率及腹部立位平片缓解率均高于传统置管组,P<0.05;两组患者需手术解除梗阻率及总体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深度置管组急症手术率降低,P<0.05。3、对于黏连性肠梗阻,深度置管方法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置管方法,,P值均<0.05;对于癌性及粪石性梗阻,两种置管方法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置管方法,采用深度置管方法可使导管更加接近梗阻部位,充分减压梗阻近端肠管,更有效、更迅速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急症手术率,尤其对于黏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对于癌性肠梗阻及粪石性肠梗阻,两种置管方法的总体疗效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