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DBA/1雄性小鼠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小鼠双后足肿胀、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细胞诱导膜内成骨现象,探讨补肾舒脊颗粒通过BMP通路延缓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选取体重25±5g,周龄12周的DBA/1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洛索洛芬钠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当小鼠周龄为14周时,分别给予小鼠相应药物,于小鼠周龄的第20、22、24周时观察其双后足肿胀程度,并进行统计肿胀评分。在小鼠周龄第24周时取双后足前部及足跟韧带附着点部位标本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构的变化。2.细胞实验:将人原代BMSCs细胞传代扩增至第4代,直接种于六孔板、T-25培养瓶中,随机分为中药高剂量、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洛索洛芬钠组)和空白组。然后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将上述细胞培养至90%以上后,再改用诱导培养基及含药血清进行诱导培养,28天后提取细胞的RNA和蛋白,并检测目标因子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⑴小鼠足部肿胀程度比较:各组小鼠14周龄后,均逐渐出现脚趾发红、肿胀、脚趾强直和脚趾变形等表现。且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加,肿胀程度也逐渐增加。在小鼠第20周时,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模型组肿胀程度轻(P<0.05);中药中剂量组比模型组肿胀程度轻(P<0.05)。在小鼠第22周时,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比模型组肿胀程度轻(P<0.05);在小鼠第24周时,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西药组均比模型组肿胀程度轻(P<0.05)。在中药中剂量小鼠中,其24周龄较20周龄时肿胀程度重(P<0.05)。⑵小鼠双后足前部及足跟韧带附着点部位病理评分比较: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舒脊颗粒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实验:⑴补肾舒脊颗粒对BMP-4因子的影响比较: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mRNA水平增加(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补肾舒脊颗粒对Smad-4因子的影响比较: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中、低各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补肾舒脊颗粒对Runx-2因子的影响的比较:补肾舒脊颗粒对Runx-2 mRNA影响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补肾舒脊颗粒高剂量、中剂量和西药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DBA/1小鼠双后足的肿胀程度,且高剂量能够延缓小鼠双后足的肿胀程度。而西药虽然也能够延缓小鼠双后足的肿胀程度,但起效时间较补肾舒脊颗粒慢。2.病理:补肾舒脊颗粒各剂量组与西药组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DBA/1小鼠双后足组织形态学变化,但补肾舒脊颗粒与西药相比差异不明显。3.补肾舒脊颗粒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BMP-4、Smad-4和Runx-2因子的表达,说明补肾舒脊颗粒可以通过BMP通路延缓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