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寻滴灌施氮肥后赤红壤的酸化规律,以及土壤质地、种植作物和土壤水分等条件对其酸化进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配合滴灌系统的土壤改良方法。
试验分四部分:
(1)选取了三种pH、土壤颗粒组成各不相同的赤红壤,通过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其酸碱缓冲性,结果表明三种赤红壤酸碱缓冲性均较弱,而酸碱缓冲性与土壤质地之间有一定关系。
(2)通过对西丽果场荔枝园三个荔枝品种种植区的土壤调查后发现,在多年使用滴灌施肥系统的条件下,各种植区中不同土层pH均表现为滴灌区低于非滴灌区,同时在树冠下撒施石灰的做法,仅对滴头下方0~30cm浅层土壤的改良起到一定作用,而对于30cm以下的土壤则效果甚微。
(3)研究了尿素、硫酸铵、硝酸铵三种滴灌常用氮肥品种,滴施于赤红壤后种植玉米对其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施三种氮肥条件下种植玉米与不种植玉米的处理相比,后者在滴头正下方0~25cm各个土层的pH均低于前者,即种植玉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滴施三种氮肥后赤红壤的酸化,但也只是在滴施硫酸铵与尿素处理0~5cm的浅层土壤中对酸化缓解的效果较为显著,而随着供试赤红壤pH的下降,其交换性铝含量呈上升趋势。
(4)采用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保持三种不同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研究滴施三种氮肥后供试赤红壤各土层pH的变化规律后发现,在滴施后35天,供试赤红壤0~25cm各土层的pH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为硫酸铵>硝酸铵>尿素。供试赤红壤在保持90%~10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滴施硝酸铵、硫酸铵和尿素处理后35天,分别在0~10cm、0~25cm和10~25cm土层的土壤酸化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