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辽朝州县体系是通过对唐、宋州县制度的借鉴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受到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辽朝的州县体制与中原不同,在州县的管理上也受到部落联盟时期残留的管理方式的影响,由于宗室、贵族势力的强大,州县也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上京道由于是辽最初所掌控的地区,因此最具有代表性,共有隶宫州县、汉制州县、头下军州以及边防城四种州县形式,州县制度混乱,不利于国家管理。圣宗朝是辽朝的转型时期,承天太后摄政,皇族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朝州县体系是通过对唐、宋州县制度的借鉴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受到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辽朝的州县体制与中原不同,在州县的管理上也受到部落联盟时期残留的管理方式的影响,由于宗室、贵族势力的强大,州县也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上京道由于是辽最初所掌控的地区,因此最具有代表性,共有隶宫州县、汉制州县、头下军州以及边防城四种州县形式,州县制度混乱,不利于国家管理。
圣宗朝是辽朝的转型时期,承天太后摄政,皇族与后族之间的利益达成了一致,对内部起到了稳固作用,同时澶渊之盟后辽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中央也拥有了更大的威望。此时辽朝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向封建王朝转型,在圣宗朝表现为开始进行中央集权的种种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对各种州县形式的置废。圣宗朝前期,由于圣宗年幼,承天太后摄政,因此圣宗朝前期的改造措施实际上都是承天太后领导的。圣宗亲政后,依然延续了集权的思路,继续对辽朝的州县逐步进行改造,州县的改造与辽朝中央集权的程度相辅相成。
圣宗朝对上京道的州县建置主要有以散居人户置县、从其他道的州县迁移人口至上京道置县、削减头下州以及迁移部族建立边防城等几方面进行。随着圣宗朝对上京道的改造,皇族和后族的领地减少,承天太后以及辽圣宗将上京道更多的土地纳入国家管理体系,在州县管理体系上,州县出现由皇帝管理转向国家管理的倾向,上京道的州县体系越来越完善;同时受到州县制度的抑制,宗室贵族的势力大大降低,在上京道州县的建置过程中,圣宗朝逐渐完成了辽朝的中央集权。
其他文献
本文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意识研究(1920—1927年)》为题,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意识作为研究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情况的新角度。在意识层面来讲,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意识是早期共产党人世界观的一种体现。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国际形势的密切关注。同时,早期共产党人的国际意识是引导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向前发展的思想动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简要阐明:中共成立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c Neill,1917-2016)是美国著名世界史学者,其对世界史的研究,对研究宏观解释世界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麦克尼尔为推动世界史研究而创立的文明为中心的新体系,包括其最初的框架、后续在微寄生、巨寄生、文明交流的补充以及文明交流的网络具象化形式方面进行的补充以及麦克尼尔背后矛盾平衡思想。通过麦克尼尔史学思想框架的梳理,加深对世界史研究的理
“乡土研究”是柳田国男的研究领域从农政学向民俗学转变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同时柳田也用“乡土研究”标榜自己的学问特性。本文根据时间顺序,对柳田国男“乡土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理论方法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叙述柳田国男“乡土研究”提出的背景。柳田生活的时代处于日本近代化的重要转型期,农民贫困问题与农村危机严重,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逐渐消亡。历史性巨变的时代环境与独特的个人经历共同促使柳田开启了对“乡
随着制糖业成为夏威夷支柱性产业,为了适应其繁荣发展的需要,自19世纪中期开始,夏威夷政府在私人代理的协助下于不同时间、条件下持续分批引进劳工,相继招募了大量的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从而在特定的经济、政治背景下,形成了夏威夷东亚劳工的移民浪潮。夏威夷种植园东亚劳工的移民历程具有其自身特点,本文旨在梳理、讨论夏威夷糖业种植园东亚劳工的历史,包括糖业种植概况、劳工招募,罢工运动,生活实态等内容。本文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直接促成了日本“满洲移民”计划的进一步发酵。其中,第一次武装移民作为在日本移民侵略东北史上一次转折性的移民活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四部分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在梳理事变前试验移民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前期移民活动失败主要是缺乏政府重视和资金支持、经验不足等因素所致。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从“满洲”战略价值出发,试图通过转移人口解决国内危机,同时,将
内藤湖南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学术成就显著。本文主要以内藤湖南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相关内容、理论进行考察后,试图从其展现出的“中国文化观”与“政治目的性”入手,评判内藤的主要史学思想。第一部分细致梳理内藤湖南个人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通过对内藤幼年所受汉学教育、中年长期记者经历、晚年大学学术研究的梳理,阐明内藤湖南史学思想形成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对“文化中心移动说”相关理论、概念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宋真宗封禅活动的每个部分是如何运用道教理论和道教思想来为自己封禅活动的合法性创造条件的。同时在人员的使用上又是如何为封禅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造理论依据的,揭示宋真宗对前代的封禅活动进行损益斟酌。该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分为选题依据以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内容这几个部分。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宋真宗在封禅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是如何运用道教的理论来为自己封禅的合法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美国中国学的创建者和领军人物,是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一定建树的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学术思想未能塑造成具体的系列理论,只有观点的表达以及对中国研究范式的解读。其中,费正清提出的中国研究模式“冲击—反应”曾一度成为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主流思想,也成为了费正清关于中国研究的主要观点。费正清的学术观点在不同程度上显现了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强调西方种
公益捐助是古典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盛行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罗马帝国前期(公元前27年—公元192年),公益捐助现象十分繁盛,尤其在公共建筑领域,罗马富人贵族的慷慨捐助,促进了罗马城市建筑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罗马帝国前期公共建筑领域公益捐助的发展概况,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动机及其对罗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笔者就所搜集的资料,梳理了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
宗藩问题是明代中后期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对明代中后期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而嘉靖朝宗禄问题引起的财政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礼部开始编纂《宗藩条例》,目的是调整明代宗藩问题。因此,《宗藩条例》纂修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研究《宗藩条例》纂修,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宗藩问题的演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宗藩条例》纂修背景。《宗藩条例》纂修的政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