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参加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啦啦操比赛、2012年福建省啦啦操总决赛和2012年全国啦啦操联赛福州站的参赛高校资料作为调查对象,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状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探究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不均衡态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主要对策,为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啦啦操赛事的不断增加,目前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竞赛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运动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存在各高校参赛队伍区域分布及运动技术水平不均衡。且参赛队伍主要集中于福州市和厦门市地区高校。2.福建省普通高校一半以上的啦啦操教练员年龄均在25-35岁之间,整体偏向年轻化,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占到一半以上,职称主要以助教和讲师为主,整个学历和职称层次都偏低,科研等潜在能力不足。健美操教师是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学和训练的中坚力量,其次为体操和体育舞蹈。4.近年来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迅速,运动水平明显提高,在调查的13所高校中,有11所已经将啦啦操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并将啦啦操项目列为学校每年一赛或两年一赛,进入学校的常规赛。但在不同高校啦啦操运动项目开展不均衡,高校开展以舞蹈啦啦操为主,技巧啦啦操的开展还有待普及。5.运动队组建方面,半数以上的高校都是赛前临时组队。保持常年训练,并且在赛前进行集训的学校少于三分之一。6.大部分的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练员工作之后只参加过1-2次的啦啦操培训班。职后培训次数较少,不能及时更新啦啦操技术的最新信息,会阻碍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7.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训练条件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训练场地不均衡(接近一半的高校啦啦操训练是在综合性场馆);训练时间不均衡(绝大部分的高校平均每周训练3-4次,每次的训练时间在1-2小时);训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半数以上的学校靠专项拨款来参加比赛);奖励政策不均衡(接近一半的学校只采用奖励学分的方式奖励学生)。8.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制约福建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因素:体制因素、人员因素、资源因素和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