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公司金融学的组成部分,股权再融资在近年来始终是热门研究领域。能使众多学者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的原因主要为:一是股权再融资问题资金使用情况紧密相关,融资的资金用途是否正确非常重要,二是股权再融资是常见的融资方式,它的“健康”与否是对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直观写照。自2000年以来,除了配股之外,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以增发和可转债的途径进行股权再融资。同时由于A股的IPO制度目前仍然是核准制,这种缺陷促成了投资者对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强烈热情,随之的是募集资金额度创下天量。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盲目融资、变更资金用途或者过度投资,使经营业绩对比融资前的表现大相径庭。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效率,不仅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任务方向,更是发挥资本市场在大国崛起中的战略支撑作用的根本保障,是对国民经济大局的重要服务。本文以股权再融资为研究背景,探究了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不仅结合了股权再融资的效率问题,对于分析市场的融资效率同样有指导意义。文末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若干制度建议,并认为市场本身的完善发展同样重要。文章选用沪深两市在2012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至2016年的相关财务信息,尽可能的延伸样本的时间跨度。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首先对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且使用杜邦分析法将Operating ROA指标分解来研究样本公司的投资情况,从直观上认为样本公司在经过股权再融资之后有过度投资的嫌疑。然后为了说明再融资前后的样本公司的业绩确实发生改变,本文通过使用曼-惠特尼检验论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在证明过度投资的模型使用上,本文列举了以往文献常用的3种方法,首先对各种模型的适用情况作了分析,然后选择使用双边随机边界分析(SFA-2tier)证明了样本中的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然后根据经典的q理论,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运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分析了投资机会与投资水平的关系,证明了如果公司的投资支出是最优水平,则在再融资前后的业绩变化是正的,反之业绩变化为负。实证过程最后通过使用Fama-Macbeth回归法证明了样本中的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与过度投资是负相关的关系。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乏认为,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程度,完善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与本文的结论不同,体现出资本市场的双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