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在荀子的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礼的形成,道的运行,事物的区分,秩序的建立,都离不开“名”的确定,所以荀子积极倡导“正名”。本篇文章就尝试通过探讨荀子“正名”的含义,“正名”的目标,“正名”的方法以及“正名”的宗旨,来对其“正名”思想有所了解。在对儒家、道家、名家、墨家的名学理论进行批判、吸收、继承的基础上,荀子成立了他自己完整而独特的“正名”思想体系。所谓“正名”,即是通过给事物制定正确的名称或是纠正事物已有但却混乱的名称,来达到“名实相符”的目的。依据“名”的不同,“正名”的内容分为正社会伦理之名与客观事物之名两个方面。与之相应,“正名”的目的就是“上以明贵贱,下以别同异”,但“贵贱分明”与“同异分别”又都是为了实现“齐一天下”的政治理想。为实现“正名”之目的,荀子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正名方法。文章就从“有循于旧名”、“正确制名”、“用名之界限”、“以辩说正名”四个方面来阐释。其中,正确制名的原则包括“依实制名、稽实定数、约定俗成”等等。这些是实现“正名”的关键所在。在荀子的思想里,有一个对实现“贵贱分明、同异分别、天下统一”起着决定作用的总纲领,即“道”。以“礼义”为核心的“道”,是对一切用于治国、治学、治天下之政策制度的统称。一切具体的制度都得壹于“大道”,包括“正名”,这是荀子论“名”的宗旨所在。荀子名学的逻辑成分对先秦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片面强调逻辑服务于政治的观点,又严重阻碍了他在逻辑领域的发展,甚至阻碍了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