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垃圾配套处理设施紧缺,现有城市生活垃圾清运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营造高质量环境的要求,大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问题。垃圾焚烧发电作为目前最优的垃圾处理方式,其厂地选址问题饱受争议。当下,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的社会风险应对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的社会风险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全球性社会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信任感知、利益感知和风险感知是影响邻避设施(WTE PPP项目)公众接受度的主要直接因素;现有研究多从政策、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提出WTE PPP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从环境影响评价视角给出邻避风险规避措施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未深入。文章将影响环评质量的因素归结为实施程序规范性、环评机构公正性、环评信息可及性与公众参与有效性,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得到环境影响评价对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的影响机理,提出研究假设: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信任感知、公平感知和风险感知的正向或负向影响间接作用于公众接受度,且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对风险感知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实证分析阶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利用中心、南京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厂、宁波明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对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风险感知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信任感知和公平感知对风险感知均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风险感知对公众接受度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信任感知对提高WTE PPP项目的公众接受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受访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其接受度的影响均为显著,同年长者和低学历者相比,年轻人和高学历者对WTE设施的接受度更高,而性别和住所(工作场所)离WTE设施的距离对其接受度并无显著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环评规制的不足,为WTE PPP项目的社会风险应对提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