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运动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作为一种体育竞赛项目首先在英国开展,包括男、女各16个比赛单项,共32个项目的竞赛大项。在历届奥运会比赛中是仅次于田径项目的金牌大项,在各级各类赛事上,游泳成绩的好坏也都会对整个代表团的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安徽省在竞技运动上整体属于较为落后的省份,如何提高我省竞技运动成绩,增强整体实力,拓展夺金点,特别是在弱势项目——游泳上有所突破,是我省体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研究结合体育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聚类分析法和邓肯法多重比较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安徽省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队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性的对策,为相关部门决策和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对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的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2)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导致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数量匮乏,影响其培养的可持续发展。(3)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训练工作科学化程度不够高,运动员的训练提早进入专项化训练阶段,应注重尊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的规律,才能提高竞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4)安徽省竞技游泳教练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很难满足当代体育发展和游泳运动科学化训练的需要。(5)安徽省竞技游泳的场地器材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训练,应加强投入,满足安徽省竞技游泳训练需要。(6)安徽省竞技游泳运动训练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拨付的经费、学校自筹、教育部门等的拨款及学员所上交的训练费,产业化的方向经营或是市场化的经验与发展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7)安徽省各市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均衡性,且后备人才的输送能力及成材率偏低;高水平运动员数量紧缺,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项目中这种劣势会更加突出。在对安徽省竞技游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安徽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把过去较为单一的培养制度改为多元、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学校、业余体校、俱乐部的人才培养体系。(2)安徽省竞技游泳以普通大、中、小学为依托,以大学办一线运动队为主、以中学办二线、三线运动队为主、小学办三线运动队为主,同时以青少年俱乐部为补充模式,以解决后备人才的学训矛盾。(3)应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以教练员为主体,结合科研人员等的复合型教练团队。(4)加强场地设施及场馆等基础条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设施及条件的质量,提高运动训练实效性及效益性。(5)安徽省竞技游泳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6)应注重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减少淘汰率,培育重点优势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获得更多社会环境的支持。(7)加强竞赛制度的改革,提高人才的输出效率及成才率,加快竞赛的市场化进程,运用电视、媒体等多样途径大力宣传游泳运动,扩大游泳项目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