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使用心率变异分析仪,观察静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交感、副交感指标及其平衡性的影响,结合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意义,为完善临床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全麻下行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40人,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岁;且入室心率变异分析仪提示交感神经指标大于65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E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维持速率为0.2μg/(kg·h);C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诱导:依次静注舒芬太尼(0.4 μg/kg)、依托咪酯(0.2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μg/ml,预注时间为6分钟),待丙泊酚到达血浆靶浓度时,经口行气管插管并机械控制通气,手术开始前1分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设置为1.5ng/ml)。麻醉维持:全程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根据麻醉深度(BIS值波动在40-60之间)及循环情况,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设置范围为2-2.5 u 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设置为1.5ng/ml),术中液体速度维持在 6-8ml/(kg · h)。监测指标:(1)自主神经指标:交感神经指标、副交感神经指标。(2)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3)其它指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拔管时丙泊酚血浆浓度。监测时点:入室基础值(T0)、输注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分钟后(T1)、麻醉诱导开始时(T2)、插管时(T3)、手术开始即刻(T4)、术中收缩压最高值(T5)、术中收缩压最低值(T6)、手术结束时(T7)、拔除气管导管时(T8)。结果:(1)一般情况,即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值,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自主神经指标,即交感(副交感)神经指标在T1、T2、T3、T4、T5、T6、T7、T8时点,实验组均低(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血流动力学指标,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T2、T3、T4、T5、T7、T8时点,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拔管时丙泊酚血浆浓度方面,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麻鼻内镜手术诱导前预注及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改善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均衡性,减轻插管及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进而增强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麻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