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特·莫里斯(1910-1998),作为一名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家,评论家及摄影家,曾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分别是1956年的小说《幻象之地》和1980年的小说《草原之歌》。这极大的提高了他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力。莫里斯在小说中对笔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了不同的自我,特别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分析更是透彻。在上面两部得奖小说中,作家采用分析式的自我表现方式,对其典型女性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这些人物刻画充分体现了莫里斯的个性及丰富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作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内心戏剧和生活变化,来反映莫里斯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以及她们在这种转变下所瞥见的生命的真谛,也对文学史上的自我意识这个重要领域从新的角度作有趣及博恰的研究。
论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矛盾二重性及叙事学三个角度来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全文共有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该章简单的介绍了莫里斯的文坛地位以及现有的运用于其作品的批评理论,并且对于下面各章节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也作了个扼要的概述。第二章,第三章以及第四章将结合具体文本分别从女性主义,矛盾二重性及叙事技巧三个角度来剖析小说中主要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转变。第五章将结合现实生活来探讨这种自我意识转变的现实意义。第六部分为总结部分,该章是对前面的各个章节所论述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并做出推论。
莫里斯小说中反映的女性自我意识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哲学内涵。他的作品大部分以美国的中西部为背景,在他的作品中,他重温美国的过去,展现主人公在当前社会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在创作上,莫里斯的风格变化多端,但却最终可以联成一体,小说中特别重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转变。莫里斯从幻想和现实两个层面来论述自我,他认为自我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有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必须在重重社会关系中进行。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然而女性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挫折重重,因为现实自我实现的同时幻想的自我在逐渐消失。可见,莫里斯最终想寻求的是精神上的独立自我。